圖片放大圖片放大圖片放大圖片放大

一、基本理念

中小學國際教育議題實質內涵係依據教育部中小學國際教育中程計畫(以下簡稱中程計畫)揭示培育全球公民目標的四大意涵:「彰顯國家價值」、「尊重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強化國際移動力」與「善盡全球公民責任」建構,旨在提供各級學校推動國際教育之依據。

二、實質內涵

(一)整體說明

以白皮書界定的四大意涵為核心素養面向,統合素養的三大要素,並考量不同學習階段學生的認知發展進程,研發相對應的核心素養內涵。再依據核心素養內涵編修國際教育議題實質內涵。

  • 彰顯國家價值:能瞭解自己國家在世界脈絡中的特色、曾經做出何種貢獻、國際競爭實力為何,以及國際表現評價等,從而建立對自己文化的自尊與自信。
  • 尊重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能體認國際文化的多樣性,從瞭解、尊重到欣賞世界不同文化的價值,並進一步將支持世界和平的理念付諸實際行動。
  • 強化國際移動力:能體認國際能力養成的重要性,特別是外語能力、探究及批判能力 、 運用資訊科技能力及跨文化溝通能力,從而付諸行動,致力於終身學習。
  • 善盡全球公民責任:能認識並尊重世界基本人權與道德責任,體會國際弱勢者的現象與處境,了解全球永續發展之理念,並落實於日常生活之中。
 

表1 國際教育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

面向

核心素養

說明

核心素養內涵

國小(E)

國中(J)

高中(U)

彰顯
國家價值

能瞭解自己國家在世界源流脈絡中的特色、曾經做出何種貢獻、國際競爭實力所在,以及國際表現評價,從而養成對自己文化的自尊與自信。

認識國家的文化及其在國際間的位置,發展國家認同感,並初步表現對我國文化的了解與認同。

理解國家文化的發展脈絡及其與國際互動的關聯性,並從中培養對國家文化的自信,進而展現具國際視野的國家意識。

批判性思考國家認同的概念,並分析國家在國際關係中的優劣勢,正視自己對國家的責任,主動參與國家文化的發展。

尊重
多元文化與
國際理解

能體認國際文化的多樣性,從瞭解、尊重到欣賞世界不同文化的價值,並能進一步將支持世界和平的理念付諸實際行動。

認識文化的多樣性並具備欣賞多元文化價值的意願與能力,進而發展與差異群體合作的情懷與技巧。

思考文化與國際差異的形成脈絡,並分析多樣性的好處與挑戰,進而培養多元文化素養與國際視野,同時能面對合作歷程中的差異並發展解決方案。

探討全球脈絡下的多元文化處境,並理解多元群體的互動、關聯與衝突,尊重文化多樣性並在國際理解的基礎上支持世界和平的理念,主動發起或促進多元群體的合作。

強化
國際
移動力

能體認國際能力養成的重要性,特別是外語能力、探究及批判能力、運用資訊科技能力及跨文化溝通能力,從而能付諸行動,致力於終身學習。

具備基礎的語言能力與運用資訊及跨文化溝通的技巧,建立探索全球問題的動機,以及培養解決問題的態度與方法。

理解並體認語言知識、多元探究與跨文化溝通能力的重要性,並能運用於學校國際交流活動中。

具備跨國互動的意願與能力,熟悉語言使用與國際交流的方法,並能善用科技、資訊媒體與系統性方法,展現國際移動的能力。

善盡全球

公民責任

認識並尊重世界基本人權與道德責任,體會國際弱勢者的現象與處境,了解全球永續發展之理念,並能落實於日常生活之中。

體會個人選擇與行為對社會與環境的影響,進而認識道德責任、社會正義與永續發展的重要性,並培養全球公民的身份認同與參與方式,最後落實於生活中。

觀察與分析全球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實踐與挑戰,體會與同理國際弱勢者的現況及處境,並探索全球永續發展的行動方案與策略實踐。

主動關切全球社會正義與永續發展之議題,體認全球生命共同體相互依存的重要性,批判性分析社會不公義的脈絡,同時發展有效的改善策略並落實於生活中。

(二)各教育階段說明

國小階段強調由自我感知與經驗出發的學習,主軸在於認識、覺察與建立方法。國中階段關切社會關聯與議題,主軸在於理解脈絡與歷程、培養尊重差異的情懷,並運用多樣的探究方法與技巧。高中階段強調批判性思考實際生活情境與事件、主動關懷差異導致的不公義事件並發展行動策略。各階段所羅列之實質內涵為階段基準,學校可依據個別推動情形彈性調整內容。
 

表2 國際教育議題實質內涵

教育階段

面向

國小(E)

國中(J)

高中(U)

彰顯
國家價值

國E1 了解我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文化特質。

國E2 發展具國際視野的本土認同。

國E3 具備表達我國本土文化特色的能力。

國J1 理解我國發展和全球之關聯性。

國J2 發展國際視野的國家意識。

國J3 展現認同我國國家價值的行動。

國U1 從歷史脈絡中理解我國在國際社會的角色與處境。

國U2 肯認自己對國家的責任。

國U3 參與我國永續發展的行動。

尊重
多元文化與
國際理解

國E4 了解國際文化的多樣性。

國E5 發展學習不同文化的意願。

國E6 區辨衝突與和平的特質。

國J4 認識跨文化與全球競合的現象。

國J5 尊重與欣賞世界不同文化的價值。

國J6 評估衝突的情境並提出解決方案。

國U4 分析我國在全球競合關係中的地位。

國U5 肯認跨文化反思的重要性。

國U6 提出維護世界和平的行動方案並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強化
國際
移動力

國E7 認識各種國際能力。

國E8 體認國際能力養成的重要性。

國E9 運用多元方式參與學校的國際文化活動。

國J7 了解跨語言與探究學習的重要內涵。

國J8 覺察外語與探究學習對國際能力養成的重要性。

國J9 運用跨文化溝通技巧參與國際交流。

國U7 理解跨語言與探究學習的多元途徑。

國U8 反思自我國際能力的學習歷程與成果。

國U9 具備跨文化溝通與國際合作的能力。

善盡全球

公民責任

國E10 認識世界基本人權與道德責任。

國E11 體會國際弱勢者的現象與處境。

國E12 觀察生活中的全球議題,並構思生活行動策略。

國J10 了解全球永續發展之理念。

國J11 尊重與維護不同文化群體的人權與尊嚴。

國J12 探索全球議題,並構思永續發展的在地行動方案。

國U10 辨識全球永續發展的行動策略。

國U11 體認全球生命共同體相互依存的重要性。

國U12 發展解決全球議題方案與評價行動的能力。

 

(三)融入領域/科目說明

  1. 建議融入之領域:國際教育為十二年國教總綱核心素養的重要內涵宜以不同程度與各種策略融入所有領域/科目。

  2. 融入原則說明:依據各教育階段的課程需求逐步研發相關課程、教材及教學模式鼓勵學校教師將國際議題、外語及文化學習等融入課程達成培育具備彰顯國家價值、尊重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國際移動力與全球公民責任感的國際化人才的目標。

  3. 例舉:

    (1) 融入領域課程:將國際教育議題融入正式課程,包含單一學科融入或跨學科統整模式。例如:社會領域探討「社會制度」的單元,可基於聯合國永續目標16公平、正義與和平的社會制度,融入跨國與全球脈絡的視角探討不同的國際案例,進而發展行動取向的國際教育課程。

    (2) 課程:中小學依據學校願景與特色發展國際教育特色課程,運用彈性學習課程,以國際教育議題為課程核心,統整相關領域的學習。以專題、議題探究、實作/實驗課程或探索體驗,強化學生國際素養的知能整合與生活應用。例如:學校以永續餐桌作為國際教育課程,統整英文、社會、自然與綜合的領域學習探究,在全球脈絡下理解糧食議題,藉由課堂中的對國際合作理想現實的反思,促成學生糧食永續的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