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台中市長億高中

在臺灣,寫著異鄉人的故事 Stories That Have Never Been Told

設計者:李文石、王雅雯、伍家慧
:::

方案內容

課程基本資料
設計理念
設計緣起 

       隨著臺灣國際教育的推動,各級學校開始著手國際視訊會議交流、交換禮物卡片、線上課程共備、甚至實體出國參訪等活動;然而,許多師生卻缺乏關懷在臺灣這片土地上,與我們一起打拼的國際移工。這些人來自世界各地,有著不同的背景,但他/她們在這裡可能有著相同的目標:為了生活而努力。他/她們可能是爸媽工廠裡的工作人員,也可能是家中長輩的長期照顧者;我們,是否曾傾聽他/她們的故事呢?
       「在臺灣,寫著異鄉人的故事」這門課裡,我們將先認識日常裡的國際移工,閱讀他們的故事,看見他們遠渡重洋來臺的動機與歷程;接著嘗試交換身份並運用收集而來的資料,體驗國際移工在家鄉生活所面臨的推力,與臺灣對其所展現的拉力;並以第一/三人稱的視角,敘寫國際移工在臺可能遭遇的困境;最後,與國際移工訪談將以虛實呼應的形式,對照故事敘寫的內容,引導學生覺察、尊重不同文化的存在,並成為國際移工在臺灣旅途中,能夠同理他們的乘客。「在臺灣,寫著異鄉人的故事」課程期望,學生在學習過程可以體驗、感受國際移工離鄉背井的甘苦,進而共創更和平、溫暖的台灣旅程。

設計概念融入

  1. 促進文化互動與欣賞:由於臺灣產業重心變遷,來臺工作的國際移工日益增加;本課程期望學習者認識、理解國際移工從何而來、投入的產業、在臺生活可能遭遇的挑戰等議題,進而同理並尊重國際移工。
  2. 增進議題接觸與探討:多數臺灣高中生對於國際移工不甚認識,甚至懷有刻板印象;本課程將引導學生討論特定議題 (移工所面臨之母國推力與台灣拉力、國際移工的人權保障等),使學生對於在臺國際移工深入認識,並避免產生誤解。
  3. 提升人權識能與重視:人權是各國人民基本權利,但經常因為種族、文化背景、社經地位等因素而未受重視;本課程期望學生認識國際移工在臺工作與生存的挑戰,進而發展對移工人權之尊重。

國際教育議題實質內涵
總結性評量
【國際移工歷險記】
學生以描寫文的形式撰寫出心目中國際移工來臺與在臺可能發生的事件,並將訪談國際移工的問答系統化地記錄下來。學生與同儕以多元評量的形式(影片呈現、圖文專欄等)分享訪談歷程與結果,比較及對照「【敘事描寫國際移工歷險記】」的文章內容異同之處,發現其對於國際移工的刻板印象,從而消除對移工先入為主的觀念。
 
教學活動架構
教學活動與評量
活動一:藝廊賞析:國際移工知多少?Gallery Walk:What do you know about migrant workers?(2節)
  1. 此環節以「展覽」的形式,將有關於國際移工的學習內容視覺化,提供學習者「圖像」與「大字(description)」 之輔助;並且由學生將教師所準備之海報張貼至教室牆面,並且觀察自己所張貼的海報並欣賞其他同學的海報,將海報當中的特點或是印象深刻之處紀錄下來。本節課將以在Gallery Walk的環節中所獲取之資訊,營造主動學習的環境。
  2. Gallery Walk活動進行時,將搭配兩部與國際移工訪談相關的短影片,間接提供學生其他有關來臺國際移工的資訊;同時影片也將做為此課程環節的部分教材,用以引起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1) 國際移工來臺工作的動機。 
(2) 國際移工來臺工作後的反思。
學習目標

國U01-2、國U05-1、國U05-2、國U11-1

學習評量
  1. 學生利用Google docs共編,在Gallery Walk的環節中根據以下問題,列舉出所習得之新知: 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pictures/words?
  2. 每位學生選出印象最深刻的海報,並且口頭說明選擇的原因並且給予評價。
活動二:議題討論:國際移工的進退兩難 Push-pull Game(2節)
  1. 本課程將以來臺移工前四大族群:印尼、越南、菲律賓、泰國,作為分組依據;全班同學將分為八組,上述提及的每個國家將會有兩組學生負責。分組方式將以學生測試國際特赦組織之心理測驗結果作為依據(詳見以下教學步驟建議)。
  2. 教師先行簡介四個國家的人文背景與地理位置,使同學對於自己須負責的國家具先備知識。
  3. 本課程環節將運用學習單(詳見附件)引導學生善用不同的網站收集資料,利用學習單上的表格彙整資訊,並且加以分析國際移工選擇來臺工作的動機(母國推力與臺灣拉力),同時收集資料並且記錄國際移工來臺後對於臺灣雇主所提供的工作環境與待遇之看法。完成資料收集以及彙整後,各組將與其他組別(其他國家代表)分享自身組別收集國際移工來臺工作的取捨。
 
學習目標

國U01-2、國U05-1、國U10-1、國U12-2

學習評量
  1. 學生口述前述國家的人口遷移特色,與地理環境及人文背景的關聯。
  2. 學生依照各自的國家收集資訊,並運用學習單上的表格,將資訊分類整理好。
  3. 學生以多元評量的報告形式,向其他組別的同學分享自身組別分析出的國際移工遷移選擇的動機。
活動三:敘事描寫:國際移工歷險記 Writing Task: An Adventure Journey about A Migrant Worker(3節)
此環節扣合英文作文教學–descriptive essay,由教師先行教導以下兩大教學重點:
  1. story mountain 的五個環節。
  2. 描述故事的五個轉承副詞 (originally/unexpectedly/fortunately/ eventually/hopefully);接下來再由學生根據前幾節課程所得之知識內容,利用上述五個轉承副詞,撰寫出國際移工來臺打拼的虛構故事。每一位學生須各寫出一篇關於國際移工的故事,作品將用於「虛實對比與整合:移工歷險記vs. 移工訪談」活動。
 
學習目標

國U01-2、國U05-1、國U05-2、國U10-1、國U12-2

學習評量
  1. 學生觀察並進行比較前幾節課程中,所提及有關國際移工的資訊,並挑選出適合作為故事敘寫的事件元素。
  2. 學生運用描述故事的五個轉成副詞,將合乎正常故事發展的在台國際移工歷險記撰寫出來。
 
活動四:移工訪談:國際移工在臺的真實生活 Interview and Sharing: A Migrant Worker's Life Experience in Taiwan(4節)
  1. 本課程移工訪談將聚焦在「社福移工(包含家庭看護、機構看護、家庭幫傭等)」的分享與交流;產業移工(營建業、製造業等)的工作細節與在臺生活之甘苦談,將由入班分享的移工進行補充,故非本次移工訪談之主軸。
  2. 社福移工之入班分享將由修課學生、校內學生之家庭看護與幫傭篩選與邀請;至多邀請五位社福移工入班分享。
  3. 扣除教師簡介本環節之課程、歡迎入班分享之社福移工,剩餘約40分鐘將分散為二至三輪的輪流訪談。每一組同學(5~6 學生)在每一輪的訪談將有12 分鐘可以訪問一位社福移工,視進行狀況每組至多可以訪問到三位不同的移工。
  4. 本課程環節進行次序將為:決定入班分享的社福移工(須收集社福移工之個人資訊,以利設計訪綱)→教師引導學生設計訪綱→學生分享與交流各自訪綱→邀請社福移工入班分享在臺打拼甘苦談→訪談後各組分享訪談結果,並且進行同儕互評。
 
學習目標

國U01-2、國U05-1、國U05-2、國U10-1、國U11-1

學習評量
  1. 學生依據將入班分享的社福移工資訊,與小組組員共同設計出適合不同受訪移工的訪問問題。
  2. 學生須依據實際訪問的情況,給予受訪移工相對應且有禮貌地回應。
  3. 學生將受訪內容記錄下來,待訪談結束後,將訪問記錄彙整成組織良好的文書報告或是簡報,並且能以口述方式與其他同學分享。
活動五:虛實對比與整合:移工歷險記 vs. 移工訪談 Compare and Contrast: the fictional story vs. the actual experiences(1節)
  1. 本課程環節將由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對照,將由每一位學生自行撰寫的移工歷險記標記出故事主角所經歷之「虛擬事件」,進而與移工訪談過程中,學生所收集到的「真實經驗」相互比較,觀察虛擬的故事以及真實的經驗之間是否有異同。
  2. 本課程環節將搭配學習單,以供學生自行檢驗虛擬故事的真實性。
 
學習目標

國U05-1、國U05-1

學習評量
       學生能運用學習單中的量表,檢驗其自行創作的移工歷險記故事是否合乎真實世界的國際移工在臺生活。
 
本課程總結性評量之評量規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