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立建國國民中學
海好有你傳千里
設計者:吳雪綺、楊力親、張晏維、曾善美
:::
教學反思與建議
教學實踐遇到之狀況及省思:
- 在介紹魚種時,魚種英文學名部分是拉丁文,有發音困難。
- 學生在製作 Canva 簡報時,所花費的時間比預期的還要多,導致學生在跟外國學伴介紹前有較少時間可以練習。
- 學生在寫交流小卡時,部分學生會不知道要怎麼以英文方式介紹、說明。建議在搭學生學習鷹架時,可以羅列出學生會的英語句型,讓學生可以更快上手英文句子。
- 同學對於資料檢索上的困難,不清楚搜尋關鍵字。
- 在食魚紅綠燈的單元有跟學生之前學習過的永續年夜菜單元連結,學生相對容易理解,教學上更容易。所以,課程若能跟先備知識能有連結,學習效果會更好。
- 能與國際夥伴交換海洋教育的文化寶盒,並學習台灣的海洋點心英語的表達方式,並能把海洋點心放進國際包裹寄給國際夥伴分享,學生都感覺到很有趣,興趣高亢的提供很多跟海洋有關的台灣點心零食。
- 學生準備臺灣特色的海洋點心,除了學到台灣的海洋教育也將上課所學與製作的小紀念品與他人分享。能夠將手作品和自己準備的東西與人分享,學生則會表現的更積極。
- 針對全球海洋議題的探究,學生回饋表單可在設計全球議題及公民行動形式的相關問題,依了解學生在善盡公民責任相關學習表現的成效。
未來修正意見:
- 在進行海洋教育時,因師生對於該領域相對陌生,教學時需避免教授錯誤觀念。
- 課程中若過度強調魚種的英文學名會不好溝通,建議加入閩南語元素,在進行課程及國際交流時更加在地化,加入俗名及閩南語也可以增加課程趣味性。
- 建議將鯖魚元素加入與日本的交流,可以教日本鯖魚的閩南語,並用閩南語交流。建議加強台日食魚文化的連結。
- 建議加入台灣著名魚祭,如鯖魚祭、鮪魚祭等,強調在地化,國際交流的重點
- 本教學方案評量方式非常多元。未來可以努力開展更多的國際夥伴,更多國際串連。
- 建議將食魚文化分兩種:全球性魚類用食魚紅綠燈及在地魚類台灣海鮮地圖, 在地魚可以加入碳足跡,吃當地當季的魚類,如綠島的吳郭魚的碳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