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台北市濱江實驗國民國中

與河流相處的100種方法 (草案編輯中)

設計者:吳宣萱
:::
方案下載 方案下載
:::

方案內容

課程基本資料
設計理念
      課程設計旨在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人類與河川及自然環境的關係,並發展具創意的行動方案,促進社區與河川的和諧共存。
      學生將透過實地踏查引起對於河岸周遭的好奇心,深入了解基隆河現狀,實際體驗都市規劃對民眾參與的影響、認識並善用社區資源與空間。經由各國河流政策,反思不同環境與文化如何影響人們對河川的認同,並從中汲取經驗,在尊重在地文化與特質的前提下,提出具創意且可行的行動方案,以促使社區居民更加親近河岸,提升人與自然環境的互動。
      水,是萬物的起源。當水匯聚成河,也匯聚了人們。當人們構築起偉大的文明,母親和總是溫婉流長、伴隨在旁。台北,也有屬於自己的母親河,見證了老台北文化聚落的興衰,以及逐步邁向偉大城市的轉變歷程。
      從河的角度,除了介紹河岸親水活動,更希望提醒大眾重視河川保育。每座城市都有一條偉大的河流。
 
 

關鍵概念

觀點/認同 相關概念 關係 全球脈絡 全球化和可持續發展

探究通則

不同環境與文化會影響人們對河川的認同與關係

事實性
問題
  1. 河流的功能?
  2. 誰在使用河岸空間?
概念性
問題
 如何讓人與河流更親近?
辯論性
問題
 如果沒有基隆河會怎麼樣?
國際教育議題實質內涵
總結性評量
【與河流相處的100種方式】

學生以小組奠基於各國河岸利用的經驗及基隆河踏查成果,尋找鼓勵都市人們親近河岸認識在地的方法並進行提案。提案內容須包含基隆河現況及條件分析、可借鏡的國際案例及永續行動方案的計畫,計畫形式可為實際行動、海報或設計圖模等。
教學活動架構
教學活動與評量
我們與河的距離(2節)
一、引起動機
基隆河使用程度自評:你去過河岸嗎?多久去一次?跟誰一起去?
 
二、發展活動
1. 基隆河踏查:學生與家人或朋友進行一次至少30分鐘基隆河岸踏查,並觀察以下提問:
  • 誰在使用河岸空間?
  • 人們如何使用河岸空間?
 
2.基隆河岸活動分析
  • 我們的生活對河流造成什麼影響?
三、反思與回饋
反思我與河流的關係,與河岸正在發生的事:
  • 哪些因素促使你更願意親近河岸?
  • 哪些因素會使你選擇遠離河岸?
  • 哪些措施可以鼓勵人們更親近河岸?
學習目標

國J03-1

學習評量
【社區踏查】討論與口頭分享
  1. 學生觀察與紀錄實地踏查經驗。
  2. 說明基隆河岸規劃現況。
  3. 分析河岸規劃是否友善參與。
各國河岸文化(4節)
【如何使用河岸空間?】
 

一、引起動機
  1. 人們都在河邊做什麼?透過圖片引導學生討論並歸納,不同國家如何利用和管理河岸空間。
  2. 你在城市中看到過哪些河岸空間的使用方式?
 
二、發展活動
比較各國河岸空間的使用方式及其對當地社區的影響。
 
【看看別人】
1.分組討論及選題
歐洲:巴黎塞納河、倫敦泰晤士河、威尼斯運河
亞洲:日本鴨川、新加坡河、泰國水上市場、韓國首爾清溪川
美洲:加拿大
澳洲:雪梨海港、墨爾本亞拉河
非洲:尼羅河

2.小組製作簡報或海報分享
-城市河川的現況
-面臨困境與挑戰
-在地及社區需求
-解決方法及永續
-河川before & after
 
【想想自己】
1.閱讀古地圖-大直是怎麼冒出來的?
2.河川整治工程-基隆河截彎取直的歷史與影響
3.各組製作圖表進行比較及分析他國與自身的差異
 
【公民論壇-如果沒有基隆河會怎麼樣?】
粉筆對談x角色扮演:
1.抽選不同角色卡,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在粉筆牆上留下你的想法。
2.針對題目,從你的觀點給予不同角色意見回饋。
3.角色舉例:在地居民、通勤族、在地商家、房屋建商、政府、戶外活動愛好者
 
三、回饋反思
  1. 不同文化背景如何影響人們的選擇?
  2. 從他國的案例中,你發現哪些可借鑑之處?
  3. 哪些共通的原則可以促進人與河流的和諧共存?
學習目標

國J05-1、國J05-2

學習評量
【各國河岸文化】分組報告
  1. 各組從案例中進行分析並說明各國河岸政策、成因及現況。
  2. 推論不同文化背景如何影響人們認同及選擇。
  3. 比較並說明造成各國差異的原因。
與河流重逢:與河流相處的100種方式(4節)
【流域公民行動】​
一、引起動機
提問與導讀:
-從各國案例及自身的經驗中,哪些行動能促進河川永續?
-都市規劃如何達到與河流的互惠與共生? 

 
二、發展活動
  1. 基隆河現況分析
    • ​​指導學生查找基隆河的相關資料,包括水質、環境問題、社區需求等。
  2. 小組討論創意的永續行動方案,旨在解決現況分析中提到的問題。並須考慮以下要素:
    • 可行性:如何實施?
    • 可持續性:如何確保長期有效?
    • 社區參與:如何增加社區的參與感和支持?
    • 環境影響:如何平衡基隆河案環境?
  3. 方案準備:每組準備海報或設計圖,展示他們的創意行動方案。
 
三、回饋與反思
  1. 企劃書提案會議
  2. 教師與同儕回饋:反思計畫可行性並提出修正方案

 

GRASPS任務設計:與河相處的100種方式

Goal (目標):
身為在地好公民,你希望鼓勵都市居民親近河岸,並增進他們對基隆河的認識與關注。而臺北市政府正好在票選明年的在地行動方案,你將提出一份計畫,說明如何透過環境整建或活動設計等具體的行動來改善居民與基隆河的關係,並達到永續發展的目的。

Role (角色):
你將扮演城市規劃者、環保倡議者或設計師的角色,負責分析基隆河現況、提出解決方案,並模擬該方案的可行性。

Audience (受眾):
報告將向同學、老師及相關城市規劃部門或環保組織展示,這些觀眾將評估方案的創意、可行性及對都市人與基隆河的互動影響。

Situation (情境):
基隆河作為都市環境中的重要河流,曾面臨生態破壞與民眾疏離的挑戰。你需要根據現有的問題提出實際可行的行動方案,並設想如何吸引都市居民更積極參與基隆河的保護與永續利用。

Product/Performance (成果/表現):
  1. 基隆河現況與條件的具體分析
  2. 創意的永續行動方案,描述問題分析、解決方案、預期效應
  3. 以海報、設計圖或其他形式模擬行動方案的可行性
  4. 報告將以口頭報告形式
Standards for Success (評量標準):
  1. 報告內容的完整性與精準性
  2. 創意與行動方案的可行性與永續性
  3. 模擬提案的視覺化呈現與說服力
  4. 口頭報告的表達清晰度與專業性
 
學習目標

國J12-1

學習評量
【與河相處的100種方式】分組報告
  1. 具體分析基隆河現況及條件。
  2. 發展創意的永續行動方案:包含地理位置、問題分析、說明解決方案及預期效應。
  3. 透過實際行動、海報或設計圖模擬提案的可執行性。
檔案下載
本課程總結性評量之評量規準
 評量向度
0 1-2 3-4 5-6 7-8
說明
國J03 學生未達到以下任何描述所描述的標準 學生能實際走訪基隆河岸,並分享其經驗 學生能實際走訪基隆河岸,觀察並分析河岸設計與環境規劃 學生能實際走訪基隆河岸,深入觀察並分析河岸設計與環境規劃優缺點 學生能實際走訪基隆河岸,深入觀察並分析河岸設計與環境規劃,探討其是否符合社區需求,以及友善於民眾親近
國J05 學生未達到以下任何描述所描述的標準 學生能觀察並比較各國的河岸活動 學生能觀察並比較各國的河岸活動,並認識各國河川政策之差異 學生能觀察並比較各國的河岸活動,並說明各國河川政策差異可能的原因 學生能觀察並比較各國河岸活動,深入探討不同國家的河川政策,分析其異同點,並探究造成這些差異的背後原因
國J12 學生未達到以下任何描述所描述的標準 能理解基隆河的基本環境狀況,但未能提出具體行動方案 能針對基隆河的環境特徵,提出永續發展行動方案 能根據基隆河的環境特徵,發展出具創意的永續發展行動方案,能有效提升社區親水意願 能深入分析基隆河的環境特徵,發展具創意且可行的永續發展行動方案,增進社區親水意願,促進居民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存,並具有長期的影響力
反思 學生未達到以下任何描述所描述的標準 能描述行動方案的可行性 能描述行動方案的可行性,及優缺點 能說明行動方案的可行性,並評估對社區可能的影響 能說明行動方案的可行性,並評估對社區可能的影響,並能反思如何修正及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