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北市中和區光復國民小學

難民重返安全路 (草案編輯中)

設計者:陳又慈、林玫君、許雅貞
:::
方案下載 方案下載
:::

方案內容

課程基本資料
設計理念
  學生從六年級開始,綜合課或社會課開始接觸多元文化及國際世界議題,尤其到六年級下學期,社會課程內容更大量呈現在國際社會、國際組織及相關國際議題。在課本內提到需要關注的族群中,提到「兒童」、「婦女(或女孩)」、「移工」及「難民」,但除了「難民」議題,其他族群無論在其他領域或學校宣導中,時常融入課程中,也時常透過行政宣導來關注這些族群的的人權,但在「難民」此族群,除了在課本內有提到(但內容並不多),未有其他課程或相關活動來宣導。而人權教育主題,從低年級開始會透過不同的媒材或課程活動引導學生認識人權,因此,六年級下學期各領域皆進入國際議題探究情況下,為促使六年級學生能更關注全球議題及增進社會責任感,並透過行動培養同理心,同時結合課程中介紹的國際組織、人權及難民的議題,因此從社會、語文、綜合及資訊課程,進行深入的難民專題探究。
  本課程結合本校六年級社會領域單元主題:「瞭望國際社會(漫遊國際組織)」及「永續經營地球村(地球村的議題)」進行課程延伸,主要是在介紹到聯合國難民署組織後,開始進行本課程,並結合資訊課程,全學年學生共同製作專題簡報,搭配SDG10—「減少不平等」目標進行課程教學。六年級學生社會領域以進入國際社會,身為地球村的世界小公民,應看見國際間所發生的各項國際議題,以及臺灣與國際間有緊密連結,環環相扣。結合本校校本課程的人文軸線,帶領孩子看到世界的多元社會,透過多元化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逐步成為世界小公民。
  透過多元化的教學活動,以及4F提問法及PBL探究方式,讓學生深入了解造成世界難民的原因、難民的處境,感受其所面臨的生存挑戰,當國家發生戰爭、經濟或天災後,仍會影響其他國家,理解國際間相互依存影響。同時,讓學生深入並同時思考如何減少難民,以及瞭解臺灣及世界如何幫助難民(包含政府及NGO組織),了解國際社會對於難民問題的應對與責任。並將透過學校義賣所得,捐款至想協助難民的項目。最後請學生將運用所學,設計關於難民倡議徽章,以及設計難民系列桌遊,並針對「6/20世界難民日」以小組方式設計專題探究簡報,到五年級各班進行倡議活動,喚起周遭人對於難民議題的關注與重視。
  透過這些豐富多元的教學活動,希望能啟發學生對於世界難民人權議題的關注,促進全球公民的價值觀與實踐。


關鍵性概念
因氣候變遷、戰爭(宗教迫害、政治動盪)等因素使許多人離鄉背井,為了生存而尋求庇護。每個人應該秉持著包容與尊重的價值觀,確保難民有基本的生存權與支持


SDGs目標
SDG10 —減少不平等(Reduced Inequalities)
SDG10.2 —在西元2030年以前,促進社經政治的融合,無論年齡、性別、身心障礙、種族、人種、祖國、宗教、經濟或其他身份地位。
國際教育議題實質內涵
總結性評量
【難民重返安全路】
學生瞭解造成難民的原因及其所面臨的生存挑戰,並理解國際間相互依存影響後,以小組形式完成倡議專題簡報,並做出如何幫助難民的倡議及具體行動,藉此呼籲周遭關注此議題。
評分規準分別以二面向、六向度及四等級(傑出、精熟、學徒、初學者)進行評量:
一、內容面向:
  1. 認識世界基本人權與道德責任(國E10)-世界基本人權包括生存權、學習權、表意權、隱私權、身體自主權及不受歧視的權利等,應受到平等的保護,且人人具有促成基本人權實現的道德責任。
  2. 觀察生活中的全球議題,並構思生活行動策略(國E12)
二、形式面向:
  1. 主題展現-內容深度:小組每個人均能提供有關難民議題的延伸性見解,且想法間的關聯可凸顯難民主題之討論
  2. 素材選用-圖像使用:妥善運用色彩及字體等元素設計,文案別具創意巧思,有效傳達關懷難民的訊息給讀者
  3. 表現形式-口頭表現:整場發表聲量適當、有良好的抑揚頓挫,話語清晰,容易理解。
  4. 團隊合作-貢獻度:小組成員能充分互相合作及分工明確,無閒置人員。
教學活動架構
 
課程名稱 難民重返安全路
課程主題 世界難民的處境 難民生存之戰 戰爭的世界 為難民發聲
節數 4節 4節 3節 6節
教學活動 世界難民的事件 模擬難民的
生存之戰
戰爭下兒童
消逝的權利
難民重返安全路
倡議行動
實質內涵 國E1-1
國E6-2
國E10-1
國E11-1
國E6-1
國E10-1
國E11-1
國E12-1
國E6-3
國E10-1
國E10-2
國E12-2
課程內容 說明介紹世界難民日的目的,瞭解世界難民數最多的國家,整理難民的類型、地區、結果、影響及比較相同性及相異性,並瞭解臺灣對於來台避難的難民可處理的模式。 透過敘利亞難民逃難的路線、難民的背包內容物,以及桌遊,讓學生理解逃難者的困境及路途的遙遠。 探究在面對差異及衝突之間,可以尋求的解決方式,以及戰爭中人民及兒童的權益所受到的影響。 透過所學製作以「世界難民日」為主題的專題簡報並進行省思,及製作桌遊及倡議徽章,到五年級各班進行倡議活動。
評量活動 「難民事件討論」
學習單
「模擬生存戰」
學習單
「戰爭下的兒童權利消逝」曼陀羅思考小組討論單 難民倡議徽章及
難民重返安全路
專題簡報

PBL專題探究教學設計
教學活動與評量
世界難民的處境(4節)
課前:發下「國際教育全球公民素養自評量表(國小版)」,請每位學生填寫。
 
一、引起動機
  1. 欣賞影片:「Most Shocking Second a Day Video」。看完後請學生猜猜看影片的女孩生活發生了什麼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BQ-IoHfimQ
(圖片來源:Youtube影片截圖)
 
  1. 詢問學生觀影後自己感受為何?
 
二、發展活動
(一)世界難民日
  1. 教師透過聯合國難民署(UNHCR)的資料,讓學生認識難民的定義,也提醒學生還有一種難民是屬於氣候變遷而導致的氣候難民。
  2. 教師介紹「6/20世界難民日」的目的,說明希望能提高全球對難民問題的認識和關注,重視難民所面臨的困境和挑戰,並欣賞他們努力重建生活的堅毅。

 
(二)世界的難民
  1. 教師呈現2021~2023年世界難民最多國家的排名,並統整國家名稱。
 
  1. 教師請學生以4~5人為小組討論方式,利用平板電腦查詢上述實際案例的相關內容後,運用表格分類整理,表格內容包含:難民的類型、所在地區、所造成國際間的影響、事件所引起的關注或協助(包含政府組織或非政府組織)。
  2. 請小組分享所整理的表格內容,師生共同討論歸納這些不同原因引起的難民相同性與相異性,並上台發表。
 
(三)臺灣難民的處境
  1. 教師播放影片「來台躲兩年不敢出門 差點遭遣返送死 台灣為何無法協助國際難民?」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513455883143487

(圖片來源:網路影片截圖)
  1. 教師說明臺灣對於難民的政策,目前臺灣尚未通過難民法,可能面對難民來台的困境有哪些,以及說明中國民運人士、滯台藏人、香港反送中人士、烏干達來台女子等目前在臺灣的處理模式。
 
 
三、綜合活動
    教師可呼應影片「Most Shocking Second a Day Video」的結尾-「Because it isn't happening here.Doesn't mean it isn't happening.」,向學生述說誰也都不願意成為難民,而難民成為這個全球議題之一,值得每個人關心。
學習目標

國E01-1、國E06-2、國E10-1、國E11-1

學習評量
  1. 完成「世界上的難民-難民事件討論」學習單。
  2. 口頭報告說明不同國家難民事件相同處及相異處。
  3. 說出在臺灣在未通過難民法的狀態下,來臺灣的難民處理方式。
難民生存之戰(4節)
一、引起動機
教師呈現世界地圖,請學生找尋前一單元提到難民最多的國家的地理位置在哪裡,以及這些國家會逃往哪些國家避難。
 
二、發展活動
(一)逃往友善之國
  1. 呈現1張難民到歐洲的主要路線圖,主要以敘利亞為出發點,逃難到德國的路線,讓學生觀察敘利亞難民前到友善難民的國家-德國,讓學生感受路途之遙遠,以及在逃難途中,可能會遇到哪些風險?
  1. 呈現2張照片,說明不少難民冒著生命危險,以充氣船橫渡地中海到達希臘,在途中可能會有暈船和體力不支脫水的情況。也有些難民會遇到國家邊境關閉的情況,難民需要步行相當久遠的距離才能到達過境點。
​​
  1. 藉由以每個小組一份「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設計的遊戲:由起點敍利亞出發,其後輪流擲骰子,骰子點數為前行格數。途經希臘、馬其頓、塞爾維亞、匈牙利和奧地利,目標為到達終點德國。路途會有障礙格子引發的事件,例如:到達難民營,但因營中衛生惡劣,玩家病重,暫停1局等。小組內最早成功到達終點德國的組別為勝。
  1. 請學生分享遊戲中的心得與體驗。
 
(二)難民的背包
  1. 教師呈現一題情境題:如果我們身處的地方發生戰爭,你只有8分鐘的時間收拾行裝逃難,你會帶走甚麼東西?教師發下「如果我是難民兒童」小組討論單,以及「我的物品卡」。請小組討論,從12張「我的物品卡」中選取9張,並按其重要作菱形排序,並把排序及選擇原因紀錄在討論單上。
  1. 請小組討論最重要的 3 張卡與被捨棄的 3 張卡分別是什麼?為甚麼會這樣選取?各組上台報告小組的選擇原因。
  2. 學生思考另一個情境:假設現在難民船超載,你只能帶最重要的3件行裝,其餘的都要捨棄,而逃亡旅程可能需要兩星期、一個月、或更長時間…你覺得你的行裝能否滿足基本需要?請小組討論後發表。
  3. 教師呈現真實難民兒童的背包,帶領學生討論思考他們所攜帶的物品的用途(攜帶這些物品與其逃難時的地點、年齡、能力等有相關,會依據不同狀況而有不同的攜帶考量),透過這些物品可瞭解世界難民在現實世界中,難民所面對的問題與種種挑戰,體會弱勢者所面臨的不平等和困境。
 
(三)模擬戰爭生存戰
  1. 請學生從世界難民拉回臺灣來思考,假設目前身處地—臺灣並不安全,若繼續留在臺灣,你及家人的生命都會受到威脅,唯有離開家園才有一絲希望得到安全。
  2. 教師發下「模擬生存戰」學習單,透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並寫下自己的想法:
 
(1)會攜帶哪些東西離開?為什麼?
(2)為求生命安全,會朝哪些國家/地區移動?會選擇什麼樣的移動方式?
(3)請學生透過平板查詢逃難至目的地,可能需耗費的時間為何?
(4)思考在移動過程,可能會面臨哪些挑戰和風險呢?
(5)若幸運的話,被該國家/地區收留,想像一下,你和家人會面臨哪些新生活的挑戰呢?
(6)那如果臺灣原本的問題解決了,你會不會和家人一起回到臺灣呢?為什麼?
  1. 完成學習單後,請學生透過平板查詢自己想移動去的國家/地區目前有收留難民嗎?若無,該怎麼辦?
(四)逃難的情境思考
  1. 請小組運用曼陀羅思考法討論逃難時可能會遇到的情況,分為逃難時、逃難中、逃難後的情況。運用平板寫在小組共做CANVA上。
  2. 教師帶領學生討論各組答案,請各組發表。
  3. 請學生分享上述「模擬生存戰」學習單的內容。
 
三、綜合活動
教師簡要介紹《難民地位公約》的精神及給予難民的法律保障、援助及權利,來維護難民的基本人權。
學習目標

國E06-1、國E10-1、國E11-1、國E12-1

學習評量
  1. 說出難民所面對的問題及挑戰。
  2. 說出選擇重要和淘汰「我的物品卡」的原因
  3. 完成「模擬生存戰」學習單。
  4. 以口語清楚說明自己在逃難時面對每一道題目的想法、行動及其原因。
戰爭的世界(3節)
一、引起動機
發下每生一台平板,教師請學生完成平板遊戲-重返和平時刻:自己決定的結局。(https://sites.google.com/pcps.ntpc.edu.tw/right/%E9%A6%96%E9%A0%81/%E9%80%B2%E5%85%A5%E9%81%8A%E6%88%B2

 
二、發展活動
(一)如何減少難民
  1. 請每一位學生透過平板遊戲,當嘗試不同的決定,會出現什麼樣的後果。
  2. 請學生以小組方式討論:人民的什麼權利受到影響?並說出理由。
  1. 教師說明,依據各小組的彙整,可以發現目前大部分的難民大多起因為戰爭的因素,如果可以減少戰爭,就可以減少世界上的難民。會發生戰爭的原因可能來自於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不同的語言、資源分配、文化差異或錯誤的感知等因素影響。
  2. 請小組討論:如何減少戰爭?請學生思考平板遊戲中的內容,以及老師上課時的說明,綜合思考後,運用平板寫出2項作法於專題簡報內。
  3. 教師呈現各組討論的結果,師生共同討論。
 
(二)戰爭下兒童消逝的權利
  1. 教師播放影片:馬斯他法的千里之行:從敘利亞開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jDfVI2tQRE

(圖片來源:Youtube影片截圖)
 
  1. 教師提問:如果你是馬斯他法,面對哪些困難?懷著什麼心情?你覺得最需要的是什麼?將小組討論的內容寫在學習單上。教師呈現各組討論結果,師生共同討論。
  2. 教師播放影片:「《兒童權利公約》宣導影片」以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OATcyEBgGw
 

(圖片來源:Youtube影片截圖)
 
「難民家庭餓到說不出話 女孩為了煮飯輟學」(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IFe-MrRBH8&t=7s

(圖片來源:Youtube影片截圖)
 
  1. 影片播完後,請學生小組討論,在戰爭下,兒童的哪些權益受到影響?以及原因。
 
 
三、綜合活動
在戰爭下的人民生活得相當辛苦,尤其又以婦女和小孩是戰爭中的弱勢族群,該如何幫助這些難民,是國際間大家共同需要努力的課題。
學習目標

國E06-3、國E10-1

學習評量
  1. 圈選出在戰爭中人民的哪些權利受到影響。
  2. 以小組方式寫出可以如何減少戰爭。
  3. 寫出在戰爭下,兒童的哪些權益受到影響。
為難民發聲(6節)
一、引起動機
教師提問:上一節提到的馬斯他法的故事,你希望馬斯他法未來是過著怎麼樣的生活?學生自由作答。
 
二、發展活動
(一)如何幫助世界難民
  1. 教師提問:假設我們希望馬斯他法能有安定的生活,需要哪些人或組織共同努力?可以分成三個部分來思考:(1)聯合國(例如:推動停火協議、協助交戰雙方進行談判)、(2)國際人道救援組織(NGO組織)(例如:提供臨時居所、食物、食水、衣物及醫療等基本需要、協助難民尋求庇護、協助難民兒童尋找失散家人、協助難民兒童受教育權)、(3)歐洲市民(例如:不帶歧視、用心了解難民兒童、捐款、成為義工)
  2. 請小組討論寫在學習單上。師生共同討論。
  3. 播放聯合國難民署(香港)影片:「8個實質幫助難民的方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kL49hlSGJM

(圖片來源:Youtube影片截圖)
 
以及「從德國開車 15 小時,只為援助烏克蘭難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8aeYDDpvRs&t=444s

(圖片來源:Youtube影片截圖)
 
  1. 影片結束後帶領學生討論其他國家如何援助烏克蘭難民?並詢問學生:你覺得哪一個方法是我們臺灣實際上比較有可能幫助世界上的難民?請學生口頭回答。
  2. 教師說明,除了影片中的「捐款」是我們可能比較有機會做到的方法外,另外還有一些我們可以做的事:瞭解國際時事及危機、讓其他人也能瞭解資訊、未來有機會擔任國際組織志工、小額捐款。

 
  1. 教師說明,如果你有能力做小額捐款,你會選擇幫助難民哪些部分?教師發下每人三張便利貼,請學生思考想幫助的項目,並寫出自己的理由。寫完後貼到黑板。

 
  1. 教師帶領全班共同討論班上想捐助的項目和原因。
 
(二)小農園遊會義賣行動
  1. 教師說明我們可以透過學校園遊會義賣,將收入所得捐款給能幫助世界難民的NGO組織。
  2. 帶領學生至學校的「日光農場」種菜,並介紹在園遊會購買自種蔬菜作為餐桌的一道菜,是一種減少碳足跡的行動,可幫助世界上因氣候變遷而產生的氣候難民。而透過園遊會義賣所得來捐助,可幫助世界上的許多難民。
  3. 教師帶領學生設計攤位海報,並進行農場蔬菜採收,於園遊會當天進行義賣活動。
  4. 活動結束後,彙整義賣所得,請學生運用平板瞭解想捐款的NGO組織有哪些項目較為合適。最後由老師協助進行捐款,並將捐款收據與全班學生分享。
(三)倡議行動專題
  1. 製作專題簡報:教師說明製作小組專題簡報的注意事項,以及評分標準,透過響應「620世界難民日」這個主題,以「訊息傳遞」的方式,讓更多人關注難民的國際議題。
  2. 各班以小組方式完成「難民重返安全路」專題簡報,完成後請各組上台報告,並進行評選,有分為教師評分及小組評分,最高分組別將到五年級進行倡議宣導。 
(四)為難民發聲
  1. 「為難民發聲」徽章:以小組方式,設計「為難民發聲」徽章,徽章內容可包含上課所學的內容、難民的意象、如何幫助難民等概念。
  2. 設計難民桌遊:請學生運用課程所學,以小組方式設計以難民逃難時所遇到的困境及解決方式相關主題的桌遊,透過此桌遊,可讓玩家瞭解難民逃難過程中可能會遭遇的困境,以及可以協助的方式。
  3. 倡議活動:透過班級所評選出的小組代表,每人的身上配戴「為難民發聲」徽章,到五年級班級透過專題簡報,進行倡議宣導活動。
三、綜合活動
教師總結:透過這份難民主題課程,讓每個人心中深植為世界人權盡一份心力的種子善盡全球公民的責任。
 
課程結束後:再次發下「國際教育全球公民素養自評量表(國小版)」,請每位
學生再次填寫。
學習目標

國E10-2、國E12-2

學習評量
  1. 寫出可以從哪些方面來幫助世界的難民。
  2. 完成查詢政府組織或非政府組織關注難民議題的任務,並口頭分享。
  3. 創作以難民日為主題-「追尋安全之路」專題簡報。
  4. 自製桌遊及難民意象徽章。
  5. 進行倡議活動。
檔案下載
本課程總結性評量之評量規準
  「追尋安全之路倡議行動方案」評量規準
評量向度與說明 4.傑出 3.精熟 2.學徒 1.初學者



國E10 認識世界基本人權與道德責任
世界基本人權包括生存權、學習權、表意權、隱私權、身體自主權及不受歧視的權利等,應受到平等的保護,且人人具有促成基本人權實現的道德責任。

佔25分
能舉出違反世界難民基本人權的全球或在地實例,並能說明個人應促成難民基本人權實現的道德責任。 能舉出全球或在地的不同難民實例,說明世界難民基本人權的內容。 能舉出全球或在地的一項實例,說明世界難民基本人權的內容。 能列舉難民應享有的基本人權的部分內容。
國E12 觀察生活中的全球議題,並構思生活行動策略

佔25分
能覺察全球議題(戰爭)對個人生活的影響,說明與臺灣在地問題的關連,並規劃實踐個人能幫助難民的行動任務。 能覺察全球議題(戰爭)對個人生活的影響,說明與臺灣在地問題的關連,並能簡單構思有關幫助難民的行動策略。 能覺察全球議題(戰爭)對個人生活的影響,並說明與臺灣在地問題的關連。 能舉例全球議題(戰爭)對自己或個人生活的影響。



主題展現—內容深度

佔20分
小組每個人均能提供有關難民議題的延伸性見解,且想法間的關聯可凸顯難民主題之討論。 小組每個人均能提供有關難民議題的延伸性見解。 小組可提出1-2個有關難民議題的延伸性見解。 小組無法提供有關難民議題的延伸性見解。
表現形式—口頭表現

佔10分
整場發表聲量適當、話語清晰,報告內容能讓師生理解。 大部分的時間聲量和語速適當,但偶爾停頓,報告內容能讓師生理解。 聲量和語速稍為控制不當,部分內容表達不清晰,師生較難理解。 聲量過小,即使被要求聲量放大,仍無法讓人聽見。
素材選用—圖像使用

佔10分
妥善運用色彩及字體等元素設計,文案別具創意巧思,有效傳達關懷難民的訊息給讀者。 有運用色彩及字體設計,使文案易閱讀。有傳達關懷難民的訊息。 色彩與字體運用不當,使讀者難以閱讀。傳達關懷難民的訊息有限。 未運用色彩及字體變化進行版面設計,讀者不易理解難民的訊息。
團隊合作—貢獻度

佔10分
小組成員能充分互相合作及分工明確,無閒置人員。 80%小組成員能充分互相合作及分工明確,無閒置人員。 50%小組成員能互相合作,分工上稍嫌不明確以至於有閒置人員 未能互相合作及分工不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