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學省思
一、單元課程綜合省思
▲單元一
  1. 學生六年級下學期開始接觸大量的世界相關議題,因此在一開始引起動機的影片,每個班都會有學生很容易聯想到可能是「戰爭」,不過當老師介紹到難民的定義以及世界難民日時,學生臉上的表情大多透露出對於「難民」這個議題是確實是陌生的。因此老師開始介紹時,大多相當認真地聽教師介紹。
  2. 撰寫難民教案時,世界接連爆發烏俄戰爭、以巴戰爭等國際衝突事件。儘管電視新聞台時不時轉播著戰區慘烈的災情,然而如何讓身處安穩環境的臺灣學生從世界基本人權的角度,深入關注「世界難民」此項全球議題,進而發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情懷,正是規劃此主題的核心目標。
  3. 要進行難民事件討論這個主題時,建議老師須事先分配指定組別,每個班至少應該要有4個難民事件以上,對於後續學習單內的比較相同點及相異點,內容較多比較好觀察,再加上已是六年級的年紀,適合多閱讀不同的國際資訊 。另此主題較有挑戰,組內學生建議為異質分組。
  4. 當開放學生查詢「世界難民」的網路資料時,需注意因戰爭持續時間較長,網路上呈現的不同年份資料可能會有所差異,導致事件的近況與影響有所不同。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查詢相關資料時,應特別提醒學生留意搜尋資料的年份及來源,以確保資料的準確性和時效性。
  5. 本學習單有學生反應「結果」和「影響」有點像,不知道怎麼區辨。因此下次學習單應要調整「事件造成的結果」(此事件造成國內的影響),以及「對於國際間的影響」,這樣應會比較好區隔。
 
單元二
  1. 主要引導學生感知世界難民在現實世界會面臨種種問題與挑戰,並體認國際弱勢者遭遇到不平等的處境,此外,還模擬臺灣人可能會有的逃難情境。透過「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設計的桌遊,從遊戲機制(機會/命運)使學生體會難民在逃難路程的艱辛及不確定性;透過討論難民背包該放哪些「必要」的物品,來思辨哪些東西對生命/生活是重要的。
  2. 有關「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設計的遊戲,可由導師帶領小組一起在黑板大屏上以電子檔的方式共同過關,好處是當遇到機會及命運時,可以全班可以一起討論。也可印出讓各組自行進行,但老師會看不到每一組的狀況。
  3. 有關「難民的背包」課程,學生顯得非常有興趣,對他們來說,很多是沒想過的情況,尤其看到真實難民的背包,當他們看到不同年級及不同逃難地點有不一樣的攜帶內容時,學生都顯露非常不可思議的表情,老師要藉此機會說明這就是弱勢者所面臨的心情及困境。
  4. 此主題為學生提供多次價值思辨的機會,例如:難民背包物品的選擇及「模擬生存戰」思考逃難的方式,這些選擇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教師應鼓勵及引導學生考量現實情境,合理且清楚解釋自己的選擇原因,並形成自己的觀點。
  5. 本單元最後的引導,介紹難民地位公約是重要的說明,因為是銜接到下一節課引言的概念。
 
單元三
  1. 此主題延續前面課程主題-世界難民的處境,探討多數難民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戰爭的爆發。而發生戰爭的原因可能與宗教、族群、語言、資源分配、錯誤感知等因素有關,引導學生發現當前主要的難民來源與戰爭間的關係性,並嘗試思考如何減少/避免戰爭的發生。使學生理解「尊重」與「包容」是人權的基本概念與核心價值,亦是緩和衝突與減緩戰爭的不二法門。
  2. 引起動機的平板遊戲,主要在介紹國際衝突與人權的概念,鼓勵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決定都去走走看,看什麼樣的決定會有什麼樣的結果。透過引導式的遊戲,很適合接到發展活動的內容。
  3. 此主題主要對比戰爭世界的樣貌,教師可以引用適當的補充影片,讓學生更能身臨其境地理解戰爭帶來的負面影響,並思考如何避免戰爭的發生。
  4. 在教師備課時,因為擔心學生無法想到太多兒童在戰爭下失去那些權利,因此在這裡有透過比較多影片的介紹,讓學生比較有概念可作答,看起來的結果都還不錯。學生除了影片介紹外,還能連結前一個教學活動「如何減少難民」中相關內容。
 
單元四
  1. 這系列課程進行到尾聲時,有關世界難民的現實狀況問題,一一浮上檯面,也許令人感到些許沉重。不過,這系列課程除了帶給學生新的認知和同理心,還強調了具體的行動。小學生能做的不多,但他們可以發揮很大的影響力。利用校訂課程耕種日光農場的蔬菜,在學校園遊會時進行義賣,既能籌集資金,也能把握園遊會的大量人潮,宣揚對世界難民的關注。
  2. 播放「8個實質幫助難民的方法」影片後詢問學生,哪一個是我們可以做到的,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很清楚的知道是「捐款」,但重要的是還有其他可以做到的事,不是只有捐款,藉由此帶入「倡議」的概念。
  3. 請學生思考如果有能力小額捐款,想要捐款幫助難民的那一類?備課時老師們的確有預設到可能答案,但覺得就學也很重要,因此在請學生決定前,播放一些影片,其中包含「全球難民兒童710萬人」,以及「從難民營倖存下來的羅興亞兒童未來在哪裡」的影片,每則影片都包含受教權的重要含意,但每個班利用便利貼統計的前三名,幾乎都是飲食類和衣物類,沒有教育就學類。學生清楚的表達基本生活需求比上學還重要。不過即使是如此,還是希望透過影片讓學生知道難民兒童也有接受教育的權利。
  4. 有一種難民是氣候難民,因此學校內自有農場,藉此機會讓學生複習五年級之前有提過的種在地吃在地的概念,可以幫助減緩暖化,也有助於氣候難民的產生。不僅如此,讓學生透過自種蔬菜,努力在園遊會攤位販賣物品,將收入全數捐出,以此捐款行動作為幫助難民的實際行動之一。學生相當認真的在攤位上販賣各式蔬菜和香料植物,對學生來說是一種難得的經驗。
  5. 透過這些活動,學生們不僅學到了農耕知識,還體驗到了用自己的雙手為需要幫助的人做出貢獻的意義。在園遊會上,學生們分工合作,有的負責介紹世界難民的現狀,有的負責義賣蔬菜,還有的負責發放宣傳單。這樣的活動不僅增強了學生們的團隊合作能力,也讓他們在實際行動中體現了所學的知識和理念。展現關心世界難民不僅僅是一種情感上的共鳴,更需要實際的行動來支持。
  6. 透過美勞課,請美勞老師指導可以製作各式倡議難民徽章,學生已經上完整套課程下,對於難民的議題已有一定的基礎,因次繪製難民徽章的意象都相當有水準。
  7. 各班進行專題簡報前,有的小組學生相當認真的準備,另外,因為有請台下的學生也擔任評審,因此小組在台上報告時,台下的學生也很認真的聆聽。但事前的準備真的會花費許多時間。
  8. 到五年級各班進行倡議行動時,該組六年級學生會在胸前別上難民徽章,別上徽章後的六年級,眼神也很不一樣,因為感覺自己有倡議的使命。透過倡議行動,讓六年級學生可練習口語表達,給五年級學生有個良好的典範學習,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倡議行動。
  9. 本單元除了讓學生掌握世界難民的重要概念外,教師還需要訓練學生如何清晰明瞭地向他人宣揚的技巧,以及在宣揚過程中的禮儀。
  10. 本校與美國英華學校有簽訂MOU,因礙於學制時程因素,本次課程結束後無法與美國英華學校進行交流(美國的國小已放假),未來可調整本次課程時程,再將此議題透過交流分享,讓學生之間看到不一樣的視角。
二、教師個人省思
陳又慈老師
  單元一主題首先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利用平板查詢、學習單共作,整理近三年難民人數最多的國家,其難民事件的起因、造成結果及影響程度等;進而分析不同事件間的相同及相異之處。在查詢的過程中,學生們產生認知及情感上的衝擊,例如:當學生查詢到敘利亞戰爭自2011年延續至今,連續打了十幾年,造成上百萬人流離失所時,紛紛感到不可思議,表示難以想像數十年戰火下的人民生活是多麼顛沛流離、苦不堪言。
  當學生深入認識「難民最多的國家」相關事件後,自然而然的悲憫之心就會不自覺的真情流露,便開始產生好奇:「為什麼世界泱泱大國不收容這些難民?」「這些大量難民如何生活?」「臺灣可以收容難民嗎?」這些問題正是喚起學生對「世界難民」關注的契機。
    有關單元二主題,當課程進行到「模擬生存戰」,學生練習以全面觀點思考並連結自身的資源,例如:有學生選擇距離臺灣較近的國家(日本、韓國等);有的學生則會選擇前往有親戚居住的國家。課堂上,一個女學生看著學習單反覆思量許久,默默舉起手,小聲地問我:「如果臺灣不安全,我一定只能選擇離開臺灣嗎?我可以留在臺灣,盡一份守護國家的心力嗎?因為我的志願是軍人」。這位學生對於未來職涯的期待及國家強烈認同感,讓我印象深刻。
    有關單元三主題,根據聯合國的調查,戰火下婦女和兒童成為主要的受害者,其應有的權益受到嚴重影響。因此,從《兒童權利公約》角度帶領學生思考,手無寸鐵的兒童有哪些權利會受到影響。透過補充影片,學生們看見與他們年齡相仿的難民兒童面臨失學、飢餓、性暴力、從軍挑戰的畫面時,教室裡除了影片的聲音,隱約聽見幾位學生倒抽了一口氣,學生震驚表示:「平時認為能和父母(家人)同住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沒想到,對難民兒童來說卻是遙不可及的奢望」。這樣的對比讓學生更加珍惜當前所擁有的安居樂業的生活。
    有關單元四主題,六年級的每位學生在小組合作模式下,結合資訊課中學習的Canva多元展演形式,練習將世界難民的主題分享給更多人。其中,榮獲最多人青睞的隊伍,代表六年級別上難民意象徽章到五年級學弟妹班上,宣揚對世界難民的關注。這種雙向的學習不僅讓六年級的學長姐學習如何將這個議題講得清楚易懂,還讓五年級的學弟妹了解國際難民的議題,並學習學長姐如何進行短講報告。五年級的學弟妹對於學長姊精湛的分享感到十分崇拜。在聆聽學長姐報告的同時,他們也運用筆記技巧,速記有關世界難民的重要概念。五年級學生們期待來年自己上完這一系列課程後,也能像學長姊一樣優秀地傳遞這些知識和理念。
  這系列課程的設計,不僅讓學生們在知識上有所收穫,更在情感和行動上有所提升。學生們從中學會了如何關心和幫助他人,理解世界的複雜性和多樣性,並在實踐中培養了自己的責任感和領導力。這些經驗將成為他們未來成長的重要基石,幫助他們成為更有同理心和行動力的世界公民。
 

林玫君老師
    一直覺得我們現代的孩子,尤其在都會地區學校的孩子,身處在一個豐衣足食的家庭,因此缺乏了一些真心關懷的感受,因此想在課程中想盡量融入人文關懷的素養。學校的校訂課程中,剛好有一條軸線環繞在「人文關懷」主題,因此在兩年前討論調整校訂課程的架構時,便積極與校內課程推動小組老師討論,將「難民」相關議題融入校訂課程中。112學年度六年級因尚未實施校訂課程,因此本課程以社會課為主軸,進行議題延伸,並由六年級社會老師們共同備課,在下學期時在六年級共11個班級共同實施本課程,結合綜合課(專題簡報小組練習並小組上台報告以及桌遊設計)、藝文課(設計製作難民倡議徽章)、資訊課(製作專題簡報),以跨域合作方式共同實施。
    在課程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對於難民的議題相當陌生,原本只是課本上的一個名詞,沒想到老師會把這個名詞進行更深入的探究,在上某一班的的課程時,該班的孩子當看到難民在難民營生活的影片時,所有的學生都相當安靜的看著影片,他們臉上出現了凝重、驚訝以及不可思議的表情,影片播完後,以往孩子有的就會開始有些講話,但這次播完後,全班安安靜靜,這樣的感受讓身為教學者的我相當衝擊,可見這距離我們的孩子生活真的太遙遠。但就是因為如此,更覺得課程的珍貴。有的學生會利用下課時間跟老師分享他的想法,有學生說,他沒有想過難民逃難的時候會需要帶美白的產品,當知道攜帶美白產品的理由時,讓他覺得很驚訝,沒想到竟然是為了掩人耳目需要使用;也有學生分享沒想過難民的生活是如此辛苦,想到自己的生活覺得好幸福!
    學生展現成果部分,在園遊會擔任小攤主販賣產品時,很盡心盡力的叫賣,感受他們願意付出幫忙的心情,覺得蠻感動的;在繪畫難民徽章圖案時,孩子大多能展現自己所學,呈現想表達幫助難民的內容;在到五年級進行倡議行動時,事前的認真準備,讓老師覺得有身為學長姐的風範。
    此外,這是學校第一次請全部六年級學生製專題簡報做為一種作文形式的展現,另外也請學生不僅要完成小組簡報,也要能上台進行完整的簡報分享,孩子事前很緊張,但有的小組相當認真的準備,所以在上台時的表現令人驚艷。而這些六年級孩子,也是第一次到五年級班級進行「倡議行動」,所以當他們別上難民徽章時,一種榮譽感油然而生,也盡力將簡報再略做修改,讓學弟妹可以更清楚難民的議題。最後,學校製作一面議題探究學習(PBL)的牆面,在牆面上將「難民重返安全路」這個主題,完整呈現六年級學生學習成果(發現問題、蒐集資料、提出做法、行動省思),從六年級孩子的身上,看到他們的成長,從他們回饋的內容,相當令人感動,已經跨出世界小公民的第一步!
 

許雅貞老師
  進入「難民」的議題課程時,總有一股沉重感襲來,解決不了也不想面對,然而「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基於這樣的教育責任,寧可帶六年級的孩子趕緊先來認識這個議題,否則轉眼七年級,將更沒有時間來深思這項議題,如果僅讓孩子受限於媒體訊息,恐怕也會變得過於扁平淺薄。因此,在這一系列「難民」議題的探討過程裡,我和班上的孩子們一起經歷了一場磨難與掙脫的洗禮,從新聞報導的震憾與感傷中,流下悲憫的淚;從事件分析的現實與困境裡,珍惜當前安全穩定的生活;從推論發想的思考進程,體會流離失所的悲與苦,這是一場富有情感的融入課程。
印象深刻的一次對話是,班上在敍利亞難民桌遊遊戲裡,小孩分組設定了困境的問題,其中的一題是:逃難的過程中有人受傷了怎麼辦?回答的代表:我自己都這麼慘了,也不能怎麼辦了。再問:如果受傷的是你的家人呢?回答的代表:哦~那就沒辦法,只能一起慢慢走了。班上有位唐氏症孩子的母親,陪讀這一系列的課程,在討論這個議題時,問了唐氏症的孩子:如果逃難時弟弟受傷了,怎麼辦?孩子說:我背弟弟走。媽媽又問:那如果是陌生人呢?孩子說:不管他。最讓我驚訝的是,連唐氏症的孩子都能體會到逃難的歷程是多麼辛苦,而且面臨存亡關卡時,人真的最多只能為最親近的人考慮,因為「愛」!那麼生活在台灣的我們,因為安穩的日子才會讓我們有多的愛去捐助比我們不幸的孩子,因此,班上孩子們提議將園遊會的收入,提撥30%捐助國際貧童,我們更是透過這一系列的課程,明白安全與穩定的日子才會有更多的愛,珍惜我們眼下豐衣足食的幸福,比什麼都重要。


學生回饋與分享
▲邱珵:戰爭中的國民是非常可憐的,其它的國家應該可以幫助它們調停。如果可以不要有戰爭的話是最好的。但是戰爭發生的時候國民該幫助自己的國家,還是逃亡到別的國家?為何要發起這一場戰爭,為何不用別的方式去解決危機?

▲羅濰:在世界各地上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戰爭 就算我們不能直接阻止但我們還是能幫那些流離失所的難民們 正如前面所說的 恨就是造成戰爭的主要原因 因此我覺得該包容各地文化與特色 消除歧視與不平等才是最好的。

▲洪閔:戰爭很殘酷,但許多國家依然使用戰爭來解決問題,而發生戰爭的問題或許就是恨,所以我們解決恨就能解決戰爭。也希望國與國之間可以不要打仗,用談判來解決問題。我們可以捐一些糧食和衣服給難民們,讓他們能吃飽、身體不會著涼!

▲李潔:希望透過這次活動可以讓更多人了解難民困苦的生活,進而捐款給他們,改善他們的生活。

▲許宸:在世界上發生了許多的戰爭,就算我們無法阻止,但我們還是能幫那些顛沛流離的難民們,正如前面所說的,恨就是造成戰爭的主要原因,因此我覺得該包容各地的文化與特色,消除歧視與不平等才是最重要的。

▲王謙:如果台灣可以接受難民的話我會積極參與幫助國際難民。

▲戴瑩:戰爭不但帶來極大的破壞和犧牲,它是失敗的解決方式,損害人權和價值觀。我們應該盡量避免戰爭,尋求和平解決衝突。

▲朱語:發生難民不只是一個國家的事,因為後續的變化會影響到全世界,所以難民 事件大家要一起改變。

▲王卉:戰爭,是一個很嚴重的事情會帶來爭吵和衝突,讓很多人非常不開心,可能會失去家人、失去學校,也會沒有足夠的食物和水喝,所以,我們平常就要學習解決衝突的方法,而不是用暴力。要學會與其他人溝通,並且尊重別人的意見和感受。這樣可以避免傷害,每個人就可以過上安全、快樂的生活。

▲潘蓁:不論是難民或是外來移工,我們應該要接納他們,雖然難民問題離我們很遠,但我們也要避免戰爭發生,用理性的方式處理事情。

▲胡程:我之前都沒有想過難民的感覺,我現在上了難民的課程,我才知道原來難民在這世界上有很多,且活得很辛苦。也讓我體會難民感受。

▲蘇帆:這次的難民課程,讓我知道世界上有許多難民等著被救援,身為小學生,我們能做到的就是讓更多人了解難民的問題。

▲張瑄:我認為小孩在一場戰爭中是最無辜的,因為他們有可能在小時候就被抓去當兵不然就是被抓去當人質。我覺得小孩不應該被當成戰爭中的累贅,他們也有權利過一位正常小孩該有的童年。

▲吳緹:希望全球難民們可以都得到救助,難民的問題也引發了我對人權、平等和全球公義的關注


家長回饋與分享
▲王卉媽媽分享:
        透過這次的課程,讓我了解難民的問題,影響了全球許多國家,有的國家願意接納,有的國家則拒絕難民進入,使得他們在新環境更艱難的生活。同時,也讓我思考我應該如何教育我的孩子,要多理解、多溝通,以尊重和包容的態度對待和我們不同觀點的人讓我們和家人朋友都可以生活在一個安全和穩定的生活中。

▲衛安爸爸分享:
        聽到孩子的分享,瞭解世界上有很多人因為戰爭、自然災害或其他原因,失去了家園,成為了難民。也透過這次課程,瞭解到戰爭可能導致大量難民湧入鄰近國家,給這些國家的資源和基礎設施帶來巨大壓力。其次,戰爭可能影響全球經濟,例如烏俄戰爭,影響了能源供應和物價,進而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戰爭也會加劇國際緊張局勢,影響各國之間的外交關係。透過這次課程,我會告訴我的孩子,我們應該學會關心全球事件,理解它們對世界的影響,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推動和平,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與周圍的人和睦相處,成為一個關心他人,也關心世界的孩子。

▲蘇帆媽媽分享:
        看到孩子製作徽章的作品,詢問孩子畫這個徽章的想法,讓我了解當國家之間發生戰爭時,不僅僅是參戰國家會受到影響,其他國家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衝擊最大的就是無辜的人民,誰都不希望成為流離失所的難民,這個課程主題就目前臺灣的國際情勢來看,的確很需要讓我們目前身處和平的孩子們,要有一些「危機意識」,雖然孩子目前可能很難體會成為難民會遭遇的困難,我們還是可以讓孩子參與學校或社區的義賣或慈善活動,為難民捐款或捐物資,即使是小小的幫助,也能給他們帶來溫暖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