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成效分析與反思 (單元一)
在課程中老師引導學生去回顧實地踏查的體驗,從陌生、疲累到感興趣,這過程中發生了哪些事情?自己心中的想法是什麼?對於生活又是什麼?聽著同學的分享與介紹,逐漸對家鄉的發展有了初步的認識,從無知到現在發現問題而要解決問題了。為了想將自己所發現的不同分享,透過記錄片的製作,更能深深的愛上這條孕育生計生生不息的豆子埔溪了。
 
課程成效分析與反思 (單元二)
在檢測水質活動進行之前,有先給予同學後水中物質含量的先備知識課程,以讓同學們能知道為何測這些數據,並清楚含量多寡對環境的影響,所以書寫記錄表與學習單的問題有減少。但需要同學們能夠發想出另外的想法或作法就比較需要可以有討論與搜尋資料的時間,無法立即完成。這個部分需要提供更多的參考資料讓同學們先行消化
 
課程成效分析與反思 (單元三)
公聽會對於學生來說,是完全陌生的領域,在這階段的課程中師生所面臨最大的困難處是:熟悉豆子埔溪的優缺利弊相互各組與他國實例的比較後提出有說服力的行動方案;最大的學習是:認識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公共事務推動與民眾認同的影響與學會給所有人空間,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快速明確的獲得他人的讚同。就連對自己都需要一步步的去沉澱回想,透過對話才更能知道不足與補強,所以,面對他人回饋時更不能去妄議,而是要接納與改進,設計出更好的解決策略
 
目標 關鍵成果實際達成情形  質性說明
1.建立師生自然環保意識,拓展資源永續維護行動 1.校本課程扣合SDGs水資源議題出發,研發國際教育課程一套。

2.計畫期間每月舉行國際教育議題課程教師共備會議。

3.學生完成學期SDGs國際教育課程修課並對應目標提出小組行動方案一套。
1. 普通科一年級彈性學習時間,研發國際教育水議題雙語課程作為校訂課程。

2. 3/8陳劍涵教授第一場國際教育雙語教學研習及共備; 4/25陳劍涵教授第二場國際教育雙語教學研習及共備;5/23陳劍涵教授第三場國際教育雙語教學研習及共備。

3. 4/30學生於台中集思會議中心,進行2023PBL國際教育交流暨專案式學習全國跨校發表會
2.進行河川水質探測,強化師生在地關懷,建構在地理解 1.與國外中學共享資訊科技提供的英語學習新體驗。

2.師生合力完成在地水源的水質探測報告。

3.透過水質探測報告結果完成學習單與簡報一份。
1.日本兵庫縣千種高校以SDG3健康與社會福利及SDG6乾淨水為主軸,4/12台日交流。

2.韓國驪江高中以SDG3健康與社會福利及SDG6乾淨水及SDG11永續城市發展為主軸,6/7台韓交流。
3.以教育部APEC學習平台,貫徹108課綱精神:自發、互動、共好,促進社會參與,以達到SDGs聯合國永續教育發展的目標 1.綜合地理環境與環境檢測結果,提出具體行動方案。

2.進行行動方案公聽會的成果發表會一場。
1.6/19辦理高一水議題模擬公聽會一場:國內河川整治案例分析:模擬公民團體向政府及民眾分析問題意識及建議,關懷我們的豆子埔溪,並比較宜蘭冬山河、台中柳川、高雄愛河的整治案例,作為豆子埔溪的發展建議。
4.透過行動方案的研發,從國家認同、國際素養面向,培養全球公民責任感的國際視野。 1.以小組合作研發出河川整治的行動方案一套。

2.透過公聽會的發表,讓更多人擁有環境永續的素養。

3.與國外中學分享各國水資源處理經驗發展具備全球利益的行動方案。
1.4/12台日交流:台日學生交流水質問題引發的疾病,本校學生探討台灣地下井水烏腳病,日本兵庫縣千種高校探討日本水俁病。

2.4/30學生於台中集思會議中心,進行2023PBL國際教育交流暨專案式學習全國跨校發表會

3.6/7台韓交流:與韓國驪江高中進行竹北頭前溪水議題交流,台韓交流文史藝術探討客家庄親水關係、休閒遊憩探討親水公園與自行車道規劃、環境生態探討水質問題、水利法規進行水議題法規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