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量化學習表現
學習表現向度及等級分佈 | 表現分析說明 |
![]() |
發展解決方案是該課程的主要學習目 |
![]() |
約七成學生能善用事實證據論證新聞 |
![]() |
若學生按照課堂進度完成監督學習 |
![]() |
學生通常能持續監控行動進度,並依 |
二、課程質性回饋
面向 | 學生回饋示例 | 回饋分析說明 |
媒體識讀能力提升 | 「了解媒體識讀能力的重要與自己在此方面的缺點。」 「現代媒體的誇大標題與不識內容容易引發社會亂流,所以每個人都需要有強大的媒體識讀能力。」 「當我看到一則新聞時,腦中所想的話從『原來發生了這樣的事!』變成『真的發生了這樣的事嗎?』」 「真的實作才了解到新聞中原來有那麼多的錯誤,所以媒體識讀跟獨立思考的能力真的很重要。」 |
學生能辨識新聞資訊、反思媒體如何影像社會互動,理解媒體識讀與獨立思考的重要性,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 |
公民參與及社會責任感 | 「最大的收穫是很有成就感,對社會做出貢獻。」 「落實公民參與,讓我覺得自己真的是社會的一分子。」 「媒體監督的過程產生一種我也是社會中的一份子的認同感以及成就。」 「建議未來可以多給我們這種作業,讓我們成為積極的公民。」 |
學生透過實作行動感受到公民參與社會的價值,增強社會責任感。 |
實作經驗與課程新穎性; | 「很開心有機會實際去監督媒體,參與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議題。」 「能夠透過實際去監督媒體,達成媒體識讀以及增加公民參與,也增加了信心。」 「真正做出行動,讓我真正感受到面對新聞時需要懷疑其真實性。」 「很有趣,但運氣(媒體是否回覆)也是作業成功完成的一部分」 「建議未來可以多給我們這種作業,讓我們成為積極的公民。」 |
學生認為課程實作性強,操作經驗提升技能與信心,課程設計新穎,激發學習動機。 |
對媒體現象與社會問題的反思 | 「意識到現在的社會多不在意自己看的新聞很奇怪。」 「這次課程讓我認知在台灣媒體的問題下,人民可能都被掩蓋住自己的想法。」 「發現在媒體識讀領域,還有很多我們未學到的事情,例如內容農場。」 「了解在國內外民眾的立場對於熱門新聞內容的改變和影響。」 「要多看國內外不同媒體的新聞才能辨識新聞的正確性,如果能自己查證更好。」 |
學生開始對國內外新聞資訊及媒體操作現象保持警覺,理解社會資訊的不完全性與媒體影響力,並能反思自身資訊接收行為。 |
三、學習歷程及成果分享剪影
學生尋找錯假新聞、論證應改進之處 |
執行監督行動(致電媒體) |
|
|
學生監督行動成果分享 |
學生監督行動成果分享 |
|
|
監督行動方案反思與修正 |
學生監督成果報告 |
|
|
學生監督成果報告 |
學生監督成果報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