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北市板橋區江翠國民中學

食至明歸【概念為本】

設計者:吳芳蕙、邱湘惠
:::
方案下載 方案下載
:::

方案內容

課程基本資料
設計理念
      「食至明歸 」課程旨在引導學生了解全球飢餓問題的多面性,並探索解決飢餓的創新方案。透過跨學科的學習,學生將學習到飢餓問題的歷史、經濟、社會和科學方面的知識,並培養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從學生有感的主題「食物(米食)」出發,帶領他們思考SDGs 2零飢餓的目標,並延伸次目標 SDGs 12負責任的生產消費循環,及SDGs 13氣候變遷,從社會永續、經濟永續、環境永續等面向探討全球飢餓問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對應面向情形如下說明:
  • SDGs 2零飢餓:糧食安全是基本人權,也影響社會穩定與公平,消除飢餓是實現基本人權的關鍵,讓每個人都能獲得充足且營養的食物,與社會永續面向相關。
  • SDGs 12負責任的生產消費循環:強調建立有效的供應鏈,糧食永續需要兼顧生產者的生計與資源的合理利用、減少糧食損失與浪費,與經濟永續相關。
  • SDGs 13氣候行動:糧食生產過程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氣候智慧型農業」可兼顧增產與環境保護,緩解氣候變遷,與環境永續相關。
      最後,引導學生了解食品再利用的原則並加以實踐,以米食為例探索可再生資源的多種用途,並反思糧食消費正義的議題。課程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創新思維和行動實踐能力。
 
 

關鍵概念

永續 相關概念 消費正義、系統互動、剩食利用 全球脈絡 全球化與永續發展

探究通則

糧食(米食)的生產與消費及剩食的利用與處理,在考慮環境影響、社會文化之需求及經濟可行性的基礎(系統互動)上進行,可確保永續的糧食安全及消費正義。

事實性
問題
  1. 全球每年生產多少米?
  2. 哪些國家是米的主要生產國?
  3. 米食在不同文化中的重要性有哪些?
  4. 節氣如何影響農作物的生長與收成?
概念性
問題
  1. 為什麼米食在亞洲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
  2. 如何定義消費正義,並在日常生活中實踐?
  3. 氣候變遷對糧食生產的影響是什麼?
  4. 如何理解糧食永續的概念,並將其應用於生活中?
辯論性
問題
 糧食過剩國家的剩食行動真的能幫助到糧食危機的國家嗎?
國際教育議題實質內涵
總結性評量
【聖食堂主廚計畫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不同國家案例分析,融合不同國家的食材文化,創造出創新且符合再利用理念的食譜。
食譜進一步轉化為商品,於校慶當日設攤義賣,收益用於支持永續發展相關的公益活動。
學生將過程與成果整理並分享給姊妹校夥伴,報告成果中納入「消費正義」的思考。
教學活動架構
教學活動與評量
我的餐桌(4節)
一、引發動機:
(一) ​播放動畫:觀看 TED-Ed《The Journey of Rice from Field to Fork》,了解米的生長過程、加工與運輸到餐桌的旅程,並討論食物浪費對環境(如水資源、碳排放)的影響。
提問:
  1. 全球每年生產多少米?
  2. 哪些國家是米的主要生產國?
  3. 米食在不同文化中的重要性有哪些?
 
(二) 餐盤日記:學生以五天為期,紀錄每日飲食,標註以下內容:
  1. 食物來源地(本地或進口)
  2. 食物類型(動物性或植物性)
  3. 剩餘情況及處理方式(如是否丟棄、餵食動物或其他用途)
 
二、發展活動-探究食物的旅程:
(一) 資料蒐集與分析:
學生分享餐盤日記,進行小組討論:
  1. 食物的產地、運輸方式與背後隱藏的資源消耗
  2. 是否依賴進口糧食,以及對環境的長期影響(如碳足跡)
(二) 角色扮演與行動模擬
分組進行角色扮演,模擬不同立場與情境,分組模擬以下角色:
  • 生產者:思考農民或漁民如何面對資源有限的挑戰
  • 消費者:檢視家庭或餐廳如何處理剩食與減少浪費
  • 環境倡議者:從 NGO 的角度探討如何推動社會選擇當地食材或剩食利用
      分組討論如何在各角色中提出可行的減少浪費策略,並分享觀點,提出有創意的行動建議。討論如何減少食物浪費與支持永續發展,並探討具體可行的策略(如購買當地食材、食用剩食)。
 
三、總結反思
(一) See-Think-Wonder透過範例與反思引導學生:
  • See(觀察):列出食物浪費的數據或個人行為(如剩餘比例)
  • Think(思考):探討浪費背後的原因(如購買過量)與氣候變遷對糧食供應的挑戰
  • Wonder(反思):提出具體行動問題,如「家庭如何實踐剩食再利用?」
(二) 創意解決方案分享:
  1. 小組討論減少浪費的創意方法(如剩飯製成炒飯、果皮做堆肥)
  2. 各小組代表分享行動計劃,並全班票選出最具創意和可行性的方案,作為後續實踐的參考
學習目標

國J03-1、國J03-2

學習評量
  1. 餐盤日記紀錄檢核:資料分享與討論參與評估(方法:觀察學生分享餐盤日記時的參與度與討論表現)。
 
  1. 角色扮演的情境模擬評估:了解學生角色代入能力與解決問題的創意性。
 
  1. See-Think-Wonder 評估(方法:反思表單填寫與分享。評估學生的觀察、分析與反思能力)。
 
  1. 創意解決方案評估。
世界的餐桌(4節)
一、引發動機
(一) 引入視覺衝擊:使用《Hungary Planet》文本,展示不同國家在一週內的飲食消費模式。
(二) 觀察與比較:
分組觀察圖片,記錄不同國家的飲食消費模式關鍵點
  1. 飲食種類(新鮮食材 vs 加工食品)
  2. 數量和包裝方式(例如塑膠包裝 vs 天然包裝)
(三) 引導觀察點:
  1. 哪些國家飲食種類最多?
  2. 哪些國家飲食量顯著較少?
  3. 飲食結構差異的原因可能是什麼?
(四) 小組思考與分享:
使用 See-Think-Wonder:
  • See(觀察):各國飲食的差異與包裝形式。
  • Think(思考):氣候、文化或經濟如何影響各國的飲食結構?
  • Wonder(提問)
1.什麼是消費正義?
消費正義的定義:指在全球資源分配和消費中追求公平與平等,避免因過度消費、浪費或不合理分配造成社會不公或環境損害。
2.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消費正義?
減少浪費,支持當地小農產品。優先購買公平貿易商品。提倡社區分享經濟(如共享冰箱)。
 
二、發展活動
(一) 糧食不平等的地圖分析
1. 提供世界糧食生產與消費地圖,標示糧食供應差異的區域(富裕國家 vs 發展中國家)。
2. 小組討論: 
  1. 哪些國家的糧食消耗量最高?
  2. 哪些國家糧食供應不足?
  3. 導致糧食不平等的可能原因(如政治、經濟、氣候、基礎建設)。
(二) 飲食結構比較:發展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
1. 小組列出典型飲食結構(如美國、法國 vs 印度、剛果):
  1. 已開發國家:高比例加工食品,浪費量大。
  2. 發展中國家:高比例本地種植,熱量攝取不足。
2. 討論問題:
  1. 為何已開發國家糧食浪費較多?
  2. 發展中國家面臨的糧食危機有哪些?
(三) 糧食浪費與分配不均探討
1. 分組分析案例:
西方國家剩餘食物的浪費量 vs 發展中國家糧食短缺。
2. 討論與行動:
  1. 如何透過剩食再利用促進糧食正義?
  2. 分享具體行動方案(如推廣共享冰箱、建立社區剩食回收網絡)。 
三、總結反思
(一) 全球永續飲食趨勢
1. 永續飲食的定義探討:減少浪費,支持當地食材,選擇低碳足跡的食物。
2. 學生分組探討全球成功案例上傳到padlet 分享, 並加入iEARN “do good, save food 專案分享”
  1. 北歐國家的永續食材政策。
  2. 日本的「一物全食」理念。
  3. 台灣在地食材的推廣(如小農直銷)。
(二) 討論與實踐
1. 問題引導:
  1. 我們如何將永續飲食的概念融入日常生活?
  2. 如何在學校內推動剩食利用活動(如校園餐廳減少廚餘)?
2. 學生分享經驗或創意想法。
 
(三) 創意行動方案
1. 每組提出三項可行的永續飲食行動建議,導入 Compass points
  1. 校園內的剩食廚餘減量計畫。
  2. 與在地農場合作建立食材直送模式。
  3. 社區推廣共享冰箱活動,提升資源循環利用。
2. 計畫實踐:製作行動計畫時間表,設定短期(1週)、中期(1個月)、長期(1學期)的目標。
 
學習目標

國J09-1、國J12-1、國J12-2

學習評量
(1)See-Think-Wonder 表單
See(觀察):學生是否能準確描述各國飲食的主要差異(種類、數量、包裝)。
Think(思考):學生是否能分析飲食結構差異背後的原因(如氣候、經濟)。
Wonder(提問):學生是否能提出與消費正義相關的有深度問題。
 
(2)創意行動方案 Padlet 分享  Compass Points
EExcited:學生是否能說明自己對永續飲食或行動方案。
WWorrisome:學生是否能指出可能面臨的挑戰(如資源限制)。
NNeed to Know:學生是否能提出未來需要學習的相關知識。
SStance:學生是否能清楚表達自己對永續飲食的立場和計畫。
改變世界,我可以(8節)
一、引發動機:
(一) 加入 FAO Zero Hunger Passport:
  1. 每位學生掃描 QR code,加入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 Zero Hunger Passport,認識「零飢餓」的行動計畫,成為守護糧食的一份子。
  2. 辯論問題:“糧食過剩國家的剩食行動真的能幫助到糧食危機的國家嗎?” 使用四角辯論法(支持、反對、可能的機會、潛在挑戰),學生探討行動的實際影響與可行性。

(二) 數據與故事呈現:
  1. 使用全球糧食浪費數據(例如每年浪費的食物量可養活全球饑餓人口)和故事(如食物銀行的成功案例)作為引入
  2. 引導問題:你觀察到哪些地方存在食物浪費?這些浪費的食物是否還有利用價值?
  3. 引用真實事件: Jose’s feed the world 文本,  學生探索文本中, 過剩國家的剩食行動如何能幫助到糧食危機的國家? 
二、發展活動
(一) 介紹 DFC 四步驟
  1. Feel:發現身邊的糧食浪費問題
  2. Think:分析浪費的原因與影響
  3. Imagine:構思可行的解決方案
  4. Share:執行並分享行動成果
(二) 聖食堂主廚專案(Imagine:構思解決方案):
  1. 探究任務:學生分組研究不同國家的食材文化及永續飲食案例,探討如何將剩餘食材創新利用.並邀請姊妹校國家一起
  2. 創意挑戰:融合各國特色食材,創造符合再利用理念的創新食譜。
  3. 活動成果:製作電子食譜,並記錄食材來源、烹調方法及永續價值。
(三) 行動實踐(Do:執行計畫):
1. 連結問題:
a. 全球化如何影響糧食生產、消費與剩食問題?
b. 剩食再利用如何促進消費正義與社會公平?
2. 實踐活動
學生將創新食譜進行烹飪,並舉行義賣活動,收益用於支持糧食危機國家的專案。
 
三、總結反思
(一) 成果展示與分享:
1. 小組製作簡報或影片,「聖食堂主廚專案」成果,包含:
  1. 創新食譜的製作過程與理念。
  1. 義賣攤位的運作方式與收益報告。
  2. 討論行動中面臨的挑戰與解決方法。
2. 引導問題:
  1. 這次行動對糧食浪費問題帶來了什麼改變?
  2. 你的行動可以如何影響更多人?
(二) 反思與延伸
1. 反思問題
  1. 全球化如何影響糧食供應鏈中的浪費環節?
  2. 我們如何在全球範圍內實現更加永續的食物分配模式?
2. 延伸行動
激發學生從社會公平與道德責任的角度,提出更廣泛的永續解決方案。
學習目標

國J09-2、國J12-2、國J12-3

學習評量
【總結性評量:聖食堂主廚計畫】
  1. 構思解決方案: 學生分組研究不同國家的食材文化及永續飲食案例,探討如何將剩餘食材創新利用。
  2. 創意挑戰:融合各國特色食材,創造符合再利用理念的創新食譜。
  3. 活動成果:製作電子食譜,記錄食材來源、烹調方法及永續價值。
  4. 線上交流:與姊妹校學生共同討論與分享食譜。
  5. 出版電子書:匯集小組的電子食譜,製作成跨文化電子書。
檔案下載
本課程總結性評量之評量規準
    表現等級
4.傑出 3.精熟 2.學徒 1.初學者
向度
構思解決方案 (國J12-1、國J12-1) 能深入研究不同國家的食材文化及永續飲食案例,提出具創新性且具體可行的創食材利用方案,並有脈絡的邏輯架構與可行性。 能有效研究不同國家的食材文化及永續飲食案例,提出較具新穎且合理的創食材利用方案。 能基礎研究不同國家的食材文化,但提出的創食材利用方案較簡單且缺乏創新。 無法有效研究食材文化,但提出的解決方案未具體可行性或缺乏邏輯。
創意挑戰 能巧妙結合各國特有食材,創造出極具創意且符合再利用理念的創新食譜,並強調食譜的永續價值。 能有效融合各國特色食材,創造符合再利用理念的創新食譜,並有一定的創意表現。 食譜設計較基本,部分符合再利用理念,但缺乏創新或多元性。 食譜設計單一,未能符合再利用理念或未能有效運用食材。
活動成果 製作內容豐富且高品質的電子食譜,完整記錄食材來源、烹調方法及永續價值,且具吸引力及教育意義。 製作完整的電子食譜,記錄食材來源、烹調方法及永續價值,內容清楚且有結構。 製作的電子食譜內容較簡單,部分缺少食材來源或永續價值的說明。 電子食譜內容不完整,缺少關鍵資訊,記錄方式較粗略或不清楚。
線上交流 (國J9-2) 能積極與姊妹校學生進行深入討論與分享,展現高度文化理解力,並能提出具啟發性的交流成果。 能有效與姊妹校學生進行交流,分享各組食譜並提出基本的跨文化見解。 參與線上交流,能分享食譜,但交流內容較表面且缺乏深度討論。 線上交流參與度低,未能有效分享食譜或提出跨文化觀點。
探索全球議題與在地行動 (國J12-3) 能深入探索全球永續發展議題,結合本地環境與資源提出可行且具影響力的永續行動方案,展現高度分析批判思考及創新能力。 能有效探索全球永續發展議題,提出符合本地環境永續行動方案,具一定的邏輯性與可行性。 能基礎探討全球議題,但提出的在地行動方案較簡單,缺乏具體細節或行動力。 未能有效探索全球議題,或提出的在地行動方案缺乏可行性與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