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北市立中正高級中學

我的藝術行腳計畫

:::

課程與活動規劃

(一)交流前準備及處理工作事項

行政及夥伴機制

課程及教學實施

評估及修正機制

  1. 藉由電子書信及視訊會議討論行政細節如證書、經費、接送、場地
  2. 製作招標需求
  3. 出訪者甄選
  4. 辦理招標
  5. 分配學生住宿及課程分組
  6. 學生基本資料及護照資料收集置於雲端
  7. 辦理家長行前說明會
  8. 簽立合作約定
  9. 訂定學生海外學習課程成績採計相關規定
  10. 協助活動資訊公告
  11. 建置海外體驗學習平台
  12. 上教育部網站通報出訪訊息
  1. 擇定課程主題
  2. 商議本校與合作學校之師資協作細節
  3. 編制課程手冊
  4. 印製學習單
  5. 辦理行前學習主題國內課程(包含融入課程及外加課程)
  6. 辦理行前文化課程(包含融入課程及外加課程)
  7. 說明出學習規範及學習要求
  8. 學生製作學習歷程檔案
  9. 辦理國際素養及學習之前測評估
  10. 資料上網
  1. 因應班機調整課程
  2. 因應學生學習情形調整課程內容

 

(二)遴選交流學生

學生資格:保障弱勢生1位

遴選條件

  1. 甄選優秀、積極、有主動求知與探究態度並能發掘問題、尋找答案的學生。
  2. 出訪學生回國須擔任助理教師角色向同學說明海外經驗,因此亦必須具備分享與講解者的能力。

遴選方式

  1. 撰寫書面報名表及申請文件。
  2. 提交學習期待與作品集之規劃方向。
  3. 學生須參加甄選面談。

 

(三)行前課程規劃

課程內容與主要活動

科目

實施時間

  1. 利用週會及班會課,邀請外籍生加入班級。
  2. 國際學生國家之文化藝術議題分享。

綜合
活動

12月份,共2節

  1. 社會領域科目實施議題融入:
    介紹我國與歐洲之宗教文化特質之文化差異,探討全球化之下之文化認同議題。

歷史

3月份,共4節

  1. 美術術科及學科科目實施議題融入課程:

(1) 介紹臺灣及德法之各種材質運用於宗教建築、壁飾、窗戶與屋頂等之藝術表現技法。

(2) 介紹臺灣及德法之宗教建築風格。

(3) 引導學生以文化學習為主題,從現代藝術的發展趨勢回溯文化之本質,理解潮流與傳統之相承與相悖之處。

(4) 從「全球觀察」引導學生探討臺灣與德法宗教文化衍伸的藝術差異性與特殊性。

(5) 從「在地思考」引導學生探討臺灣宗教文化之多樣性。

美術
歷史
國語文
英語文

3月份,共8節

  1. 辦理實查與探究教學:

(1) 參訪臺灣重要寺廟古蹟。(6節)

(2) 參觀臺灣藝術家之視覺影像創作展。(6節)

(3) 辦理臺灣寺廟古蹟建築相關結構體及建築形式影像紀錄之教學活動。(6節)

(4) 辦理臺灣視覺藝術創作家攝影展覽參訪及外聘視覺影像創作藝術家講座。(6節)

  1. 辦理實作課程:

(1) 辦理外聘講師講授立體雕塑創作應用技法。(4節)

(2) 辦理外聘講師講授視覺影像創作(攝影)技法。(10節)

(3) 辦理外聘講師講授視覺藝術專題創作、影像後製處理。(6節)

(4) 辦理外聘講師講授藝術專題:繪畫與觀察創作之應用。(6節)

美術

2-5月份,共50節

  1. 專題報告:

以國際或全球議題為範疇進行歐洲與臺灣在宗教文化之相關藝術上異同分析。(8節)

  1. 展示與發表:

指導學生進行視覺影像及色彩繪畫創作及學習成果展示。 (12節)

美術術科及學科

7-11月份,共20節

  1. 利用課後(含週六日)時間辦理行前文化研習。
  2. 利用課後時間安排英文教師指導交流學生在專業英文、生活會話及用語的熟悉。
  3. 利用課後時間安排藝術領域教師指導文化分享與展示。

社會領域
藝術領域
英文

國際交流出發前1個月,
約16節

(一)交流中準備及處理工作事項

行政及夥伴機制

課程及教學實施

評估及修正機制

維持國內外聯繫順暢

 

  1. 每日確認課程內容及細節
  2. 每日辦理省思會議
  3. 每日進行課程實況上網

與當地人員每日確認次日行程並依據相關細節進行必要之修正
 

 

(二)交流行程規劃

詳見學生交流歷程

交流後準備及處理工作事項

行政及夥伴機制

課程及教學實施

評估及修正機制

  1. 製發予海外學校之謝函
  2. 結案檢討及函送成果報告
  3. 與海外學校維持聯繫
  1. 辦理學生心得分享及成果發表會
  2. 辦理國際素養及學習之後測評估
  3. 檢視學生學習歷程檔案
  4. 頒予證書或證明

辦理問卷調查及檢討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