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一:建構全校性國際教育全球議題校定課程,實現彰顯國家價值的國際教育課程目標
|
於預定期程,逐年檢視分析各學習階段之校訂課程「E童飛閱世界趣」中國際教育全球議題之課程理念、教案、教材、學習資源的完成數量。配合本校課程評鑑實施計畫,檢核素養導向課程教學及評量設計的精準性及關連脈絡是否明確。 |
|
蒐集學生學習任務的自評表、檢核表等證據文物(craft)。課程結束時分析評量、作品或實做評量結果資料。 以居好宅「高雄宜居綠建築」和「走訪世界綠建築」課程為例,從校園及日常生活認識SDGs#11和#13,學生分組合作探索高雄及台灣特色的綠建築,透過幾個揚名海外的建築案例,讓孩子看見自己居住城市(國家)的亮點(如高雄市總圖),在國際上享有的美譽及成就,以理解人類生活與永續發展關係。基於台灣與國際綠建築現況的理解與分析(如:福岡日本ACROS Fukuoka Foundation Building,杜拜The Change Initiative, ShaikhZayed Road, 新加坡Kampung Admiralty等), |
目標二:發展共備共創的教師增能機制,涵養教師具備國際心靈和國際意識,提升國際教育專業教學團隊素質
|
依據本校公開授課師實施計畫,逐年實施公開授課。以學年為單位,至少一位教師(一個班級)進行校訂課程「E童飛閱世界趣」作為公開授課教學單元,完成共備觀議課及記錄表及相關資料(含照片及回饋)。 |
|
結合各領域會議、年級教學研究會議及教師社群運 作機制,針對課程教學、國際時事或國際教育趨勢進行至少共8小時專業研討,研討主題包含國際教育課程應用實施及課程效果的檢討與再運用,協助 教師專業發展成為真正具有國際心靈的終身學習者。 |
|
申辦本市「走讀世界享閱國際」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持續擴增參與人數(第一年社群成員7人,第二年增加為10人),完備運作紀錄及社群研討相關佐證資料。 另亦新籌組申辦「資訊科技融入國際教育議題」教師專業社群,包含全校資訊授課教師7人與年級代表2人共9名。 透過不同社群運作模式有效與課程教學相結合,真正發揮「學用合一」的跨領域課程思維,實現「教學相長」的理念與真諦。 |
目標三:國際教育、閱讀及資訊科技整合的素養導向課程,引導學生理解全球永續發展理念,實踐具國際視野的全球在地化行動
|
檢視分析「E童飛閱世界趣」中系統課程架構,以及小系統教案教學活動編排設計所需教學,和閱讀課選讀國際教育議題文本內容的關聯強度及延伸性,其教學時間是否合理充裕。 |
|
學生能在「水、宅、行、天」議題軸大單元課程最後統整階段,運用探究能力完成一項總結性行動表現任務,展現其知識、概念、技能的精熟、應用及行動情形與程度,檢視及展現國際教育學習目標的達成。例如:五年級學生能觀察與調查校園植物固碳率等指標意義,最後能整合綠建築的相關知識、分析歸納等技能與具備永續思維態度,融入4個綠建築指標,運用數位樂高軟體設計因地制宜、永續發展且符應未來國際趨勢的綠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