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課程名稱 (一) 守護者聯盟

第一節課學習單成果與學生心得
學習單:透過課程,大部分的學生能做簡單的陣頭分辨。 學習單:學生對於大仙尪和八家將較易混淆,需要實體大小與樣態的對照,將較能清楚的區別。
學習單:
印象最深刻的儀典與節日:
過年:因為可以吃到媽媽煮的飯菜,還可以拿到紅包,還很熱鬧,真開心。
學習單:
印象最深刻的儀典與節日:
聖誕節:因為聖誕老公公會送禮物給我們。
學生第一節課學習日記與心得
第二節課學習單成果與學生心得
學習單:
引導孩子想一想:祈福的心願哪一些比較可能實現?
學習單:
孩子希望:我祈求我和媽媽平平安安、健康長大。新冠肺炎消失、(媽媽)每天不用加班。
學習單:
孩子希望: 沒有災難、存很多錢買新車和新房子。
學習單:
孩子希望: 我和媽媽許願外祖母生病早點好,可以陪我玩。
第三節課學習單成果與學生心得
學習單:
利用本節所學歸納三種慶典祈福方式。
學習單:
小朋友利用本節所學列出三種節慶各種不同之祈福活動。
學習單:
招來福氣或代表祝福的方式:穿新衣、放鞭炮、領紅包。
學習單:
招來福氣或代表祝福的方式:吃團圓飯、提燈籠、穿新衣。
第四節課學習單成果
小組討論:
從六張線索圖卡中,找到節慶、國家、舉行的時間和祈福活動儀式,丸和綜合歸納。
小組討論:
學生對於潑水節的概念很清楚,不過舉行的時間較出現疑問。教師也藉此再做釐清。
祈願卡製作成果 祈願卡製作成果
教師反思
    蘆洲最有名的的繞境文化是神將文化節裡的神將文化:大仙尪,但綜觀台灣而言,若要從繞境祈福文化出發,最著名的便是以媽祖為主的繞境,以媽祖繞境為主軸開始討論,更可推廣到臺灣各地。

    在進行教學規劃前,一直在思考是否會過度偏向宗教文化的教學,若定位在守護神,是否有同學也會有些誤解每個國家的祈福祈願文化都是與神有關,且很多國家文化內並沒有偶像崇拜,故將之定位於各文化內各式「守護」,或許是個體、或許是慶典儀式、抑或者為活動。而在選擇世界的各地祈福文化與守護者時,考量到二年級對世界各國的概念尚未明確建立,故選擇如日本祭典、東南亞潑水節、歐美聖誕節等較貼近孩童生活經驗的文化出發。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上完第一節課,於議課時覺得應該還要對各種繞境隊伍再詳加說明讓孩子更了解,但若將媽祖繞境延長為兩節課,比較偏為鄉土教學而非完整國際教育概念,經討論後繞境各隊伍的詳加說明之教學將之延伸至學校校本課程-蘆洲風情畫進行。另學生對於其他國家的文化接受度是高的,甚至部分孩子對世界各地祈福文化的了解層面高於本土的媽祖繞境;這不禁令教學者深思更需透過學習活動的觀察體驗、歸結比較與親身實踐,讓學生從自身經驗出發,瞭解文化差異進而尊重自己與他人。
延伸學習參考建議
    本教學活動設計運用新北市教育局出版之多元文化繪本資源作為教材發想,此繪本系列涵蓋豐富各國與台灣文化介紹,在未來進行國際教育教學時,均可參考使用。另在此課程在納入二年級校訂課程後,進行學校校本課程的蘆洲風情畫之神將文化進行延伸教學,最後訂定為學校二年級上學期10月與11月校訂課程(配合蘆洲神將文化節),反扣學校家鄉文化脈絡,讓學生反思並與世界各地祈福文化進行比較。期許廣納學生的學習經驗感想與教學者的教學活動反思,成為適用於本校,也可延伸至臺灣各地的國際教育教學活動,讓尊重肯認的多元文化種子,在學生生命經驗中發芽茁壯。

主題課程名稱 (二) 世界美食家
《學習單》
【國際菜單評量向度】
>
教學反思
    從教師導學、學生自學、組內共學、組間互學逐步引導孩子從文本中找尋資料並統整歸納,並記錄於學習單,有系統有架構。但實施下來學生需要更多時間閱讀、討論與敘寫,可結合學校共讀課或晨間閱讀讓孩子先閱讀世界飲食文化小百科一書,課堂學習時孩子更可有充分的先備知識可運用。另以學校校本課程融入三年級國際教育課程主軸-世界美食家,孩子先了解家鄉與台灣美食後,嘗試歸納五大洲的世界美食,延伸至最後一單元在餐桌上與世界交朋友設計國際菜單,另需帶著孩子懂得與台灣本國美食進行比較,並學習包容與尊重,才能符合國際教育主軸並彰顯國家價值。
延伸學習建議
    本課程行動方案是設計具國際特色菜單,既然是設計午餐菜單,就必須兼顧營養均衡,所以在本課程進行前,學生須具備各式營養元素的概念與知能,可融入健康領域或校訂課程食育與營養教育教學,成為課程教學錢學生之先備知識。
   
       另可做為全校食育教育活動,菜單進行全校票選,票數最高的菜單交由營養師調整,安排的國際美食菜單由學校自立廚房烹煮。營養師與教支老師製播國際美食菜單廣播,並由各班導師解說搭配中午成功廣播電台的美食饗宴的解說,讓孩子邊品嘗全校票選佳餚,邊了解他國美食文化。

主題課程名稱 (三) 全球森友會
《4F提問學習單》-澳洲森林大火,不友好!
學生的Feeling(感受)
1. 說說看,看到動物們在這場大火中失去食物、棲息地,甚至生命後,你的感受如何?
    答: 悲傷,想幫助這些動物。
2. 說說看,看到這場大火所造成的大量濃煙,你的感受如何?
    答: 擔心會造成動物或人的生命危險。
1. 說說看,看到動物們在這場大火中失去食物、棲息地,甚至生命後,你的感受如何?
    答: 很難過,悲傷。
2. 說說看,看到這場大火所造成的大量濃煙,你的感受如何?
    答:害怕,不能呼吸。
學生的Finding(發現)
1. 導致這場森林大火發生的可能原因是什麼呢?
說說看你的想法。
    答:溫度過高,有可燃物-樹、助燃物-氧氣。
2. 為什麼這次的澳洲森林大火會如此嚴重呢?
    答:氣溫高達40度,可燃物太多、乾旱。 
1. 導致這場森林大火發生的可能原因是什麼呢?
說說看你的想法。
    答:因為全球暖化。
2. 為什麼這次的澳洲森林大火會如此嚴重呢?
    答:因為澳洲的氣溫高於40度,讓森林火災燒得更大。
學生的Future(未來)發想
面對森林大火氣候變遷的惡性循環,我們可以怎麼做?
答: (1)不抽菸烤肉。(2)多種植植物。(3)多搭乘公共運輸。(4)多帶環保袋、環保杯。
面對森林大火氣候變遷的惡性循環,我們可以怎麼做?
答: (1)讓焚化爐不要排放大量廢氣。(2)多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減碳承諾書》


【延伸活動】
「減碳大作戰」活動挑戰卡 心得回饋
減碳紀錄
說明:透過金車文教基金會「減碳大作戰」活動挑戰卡,進行完整一周的減碳行動,並將結果紀錄下來。
減碳日記
說明:在進行減碳行動的過程中,將遇到的困難、解決方法或感受,記錄在活動挑戰卡的減碳挑戰日記中。
課程心得
說明:分享減碳成效以及實施減碳計劃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解決的方法與感受,體認到減碳的不容易與重要性。
 
《2021 金車文教基金會 減碳大作戰 挑戰卡》
減碳紀錄 減碳日記
 
 
 
 
學生回饋
學習後減碳的成效
說明:
      
透過一日碳排量為基準值,以其7倍的碳排量為一周碳排量的「預測值」。統計每位同學一整周的實際碳排量,若是碳排量少於「預測值」,則有達成減碳任務,若是碳排量多於「預測值」則沒有達成減碳任務。
分析:全班共27人,其中,有22人(約79%)有達成減碳任務。
 
分析:此結果顯示,在進行課程教學後,學生在二氧化碳排放量方面,有顯著減少(p=.026 < .05*)。也就是說,在完整學習過該項課程後,學生日常習慣中的碳排量有明顯的減少。
減碳行動意願調查
調查說明:
      
在課程教學與一周減碳行動結束後,以五點量表調查學生進行減碳行動的意願。
      題目:你認同減碳行動,並願意將減碳行動落實在生活當中嗎?
調查分析:
     全班共27人,其中,有23人(約85%)認同並願意將減碳行動落實在生活當中。
心得
教學省思
       由於臺灣獨特的地理條件,橫跨了亞熱帶與熱帶,垂直高差接近4000公尺地形,孕育出各式各樣的生態系與生物種類,是被稱為福爾摩沙的寶島。臺灣具有非常豐富且珍貴的自然資源,學生們對臺灣的認識大多侷限在課本的簡單介紹或旅遊時的經驗,可能缺乏深入了解或是習以為常的關係,生活在這裡的學生們往往較難意識到臺灣資源的寶貴。每次在跟學生介紹臺灣的「筆筒樹」時,學生們都會被筆筒樹的獨特性所驚訝到!原來臺灣山區常見到的筆筒樹在其他國家是無法輕易看到的存在。我們生活在臺灣,卻不瞭解臺灣的珍貴,這未免太可惜了!

       這次的課程設計以在臺灣覆蓋率很高的森林為主題,希望透過本課程的進行,讓學生更深刻的體會到森林對自己及全球的重要性及影響力,並學生能更加珍惜森林,並願意為此有所行動。也藉此探討減碳的全球議題,讓學生了解臺灣為此付出許多努力,也希望認同與延續這樣的精神。

       課程以臺灣的森林為起點,讓學生認識森林的功能。出乎意料的,在與學生討論臺灣森林的覆蓋率時,班上大多數的人都認為臺灣森林的覆蓋率不到30%,或許是生活條件的限制,才讓學生覺得森林離自己相當遙遠與稀少,事實上,臺灣森林的覆蓋率有將近60%呢!後續為了讓學生更直觀的認識到臺灣森林的覆蓋率,改由透過Google Earth讓學生逐步認知到臺灣森林的分布範圍及覆蓋率。

       接著以影響力擴及全球的「2020年澳洲森林大火」事件為媒材,讓學生了解森林大火對澳洲當地與全球環境氣候變遷的影響。考慮到僅用閱讀文本呈現該事件的始末有些空泛與缺乏帶入感,所以使用以受害者-無尾熊為主角的影片,呈現該場大火的災害與對無尾熊的傷害,讓學生以無尾熊的角度去看待這場森林大火,希望能讓學生們同理無尾熊的情緒及痛苦,進而體認到澳洲森林大火的嚴重性。最後從學生們的表情和含淚的眼眶中,看到了這個設計的成功。

       在歸納出森林大火與全球環境變遷的因果關係後,後續進一步針對臺灣與他國的減碳措施進行了解與自身行動的落實。由於減碳的相關措施相當多元及複雜,學生較難直接吸收這些資訊,所以進一步修正設計,以各項減碳措施的提示圖卡為主軸,讓學生分組透過平板電腦查詢相關的減碳行動方式與國家,之後藉由同儕所整理的資訊來分享與來認識臺灣及各國的減碳行動,最後由教師補充相關內容。實施後,效果還不錯!

       最後,配合金車文教基金會的減碳大作戰活動,讓學生認知到有些日常習慣會增加碳排量,然後在討論後提出改善方法,承諾並實際落實減碳行動。在統計班上的高碳排日常習慣後,發現班上大部分的學生由於使用時間過長,在「使用日光燈」、「使用冷氣機」和「觀看線上影音」有較高的碳排量,所以這幾個小組針對減少使用時間進行討論,有組別提出多到室外活動來減少觀看線上影音的時間、有組別提出以碳排量較少的「吹電風扇」來替代高碳排的「吹冷氣機」以及有組別提出減少使用日光燈的時間,討論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對於高碳排日常習慣的改善方式,多半直覺以「完全不使用」來處理,並堅定地認為自己能夠做到,但在考慮到實際情況下可能會遇到問題(照明需求、耐熱度等),這種理想化的處理模式,讓減碳行動的實施上充滿挑戰,不過,透過實際行動認知到減碳的不容易與自己計畫的缺失,然後進一步修正與改善計畫的過程,對學生們來說是個很棒的學習呢!

      在實際實施一周的建碳行動後,從「減碳大作戰 挑戰卡」的紀錄中,發現班上學生日常習慣的碳排量有顯著的減少,而雖然在減碳行動的過程中,遇到許多挑戰與困難,但仍有85%的學生認同並願意將減碳行動落實於生活當中,這樣的學生表現,便是對設計這個課程的老師們,珍貴的回饋了。
延伸學習參考
      在學習此單元後,孩子了解概念通則,未來在學習任何相關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議題均能以終為始,均循此學習脈絡做學習遷移。
     
       另減碳需落實於生活中,並非只是課程學習完就結束,學生完成班級的減碳任務後,學生以【第三部分 減碳挑戰日記】為基礎,分享實施減碳計劃的成效、心得與反思,體認到減碳的重要性及不容易後,進一步修正自己的生活習慣,以為環境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如此進行生活實踐,才能達到108課綱做中學、及素養導向之精神。

「減碳小組報告承諾書」評分規準RUBRICS
  4優異 3精熟 2普通 1待加強
觀眾理解 能進行互動,明顯促成多數同學對於報告內容的理解 能清楚呈現主要論點,有助於提升同學理解報告內容 能呈現部分重要的論點,但無法引導多數報告內容 無法促成同學對於報告主題的了解
報告內容 連貫、正確、有系統,主旨及結論具體明確,具說服力 大部分的內容連貫、正確、有系統,主旨及結論明確 部分內容連貫、有系統,主旨及結論呈現雜亂 無法清楚呈現主題及主要內容,連貫性不足
口語表達 展現對於主題的投入,能關注全場的反應,聲調及音量適中 呈現對於主題的熟悉,能與多數同學保持眼神的接觸,聲音及音量適中 只能清楚說明部分內容,忽略多數同學,欠缺眼神接觸,聲音及音量掌握欠佳 對於主題的報告顯得單調、陌生,未能與同學保持眼神的接觸,音量小
時間掌握 充分掌握報告時間,清晰而完整呈現報告內容 報告時間多或少於20%以內,清晰而完整呈現報告內容 報告時間多或少於20%以內,無法清晰而完整呈現報告內容 報告時間多或少於20%以上
團隊合作 小組成員能充分互相合作及分工明確,無閒置人員 80%小組成員能充分互相合作及分工明確,無閒置人員 50%小組成員能互相合作,分工上稍嫌不明確以至於有閒置人員 未能互相合作及分工不明確,閒置人員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