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ge of human rights 生而為人,我有權利」課程為例(正在進行式)

一、評估學生「國際教育知能」起點,填寫「國際教育全球公民素養自評量表─國中版」,預定該課程結束時,讓學生再次填寫自評量表,並請學生比較、思考自己透過這個課程,在哪些方面有所成長。

二、評量規準訂定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核心素養是培養人成為「終身學習者」,教師透過課程、教學與評量涵養學生具備「自主行動」、「社會參與、「溝通互動」三大面向成為「終身學習者」的能力。評量規準的訂定具有定錨功能,讓師生都能清楚「Change of human rights 生而為人,我有權利」的課程,關注在培養學習者具備「溝通互動」的能力。不論是「看圖說故事」、「以圖像表現觀念」、「亞洲人權鬥士」或是「比較□□國與台灣,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防疫措施的異與同」,學習者運用科技查找與統整資訊、透過口語、文字、圖像與他人進行溝通互動。在設計此課程任務的評量向度上60%是內容;40%是口語表達能力。茲以總結性評量「比較□□國與台灣,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防疫措施的異與同」為例:
評量向度與說明 4.傑出 3.精熟 2.學徒 1.初學者
善盡全球公民責任
國J11 尊重與維護不同文化群體的人權與尊嚴
不同文化群體的人權與尊嚴皆應受到平等的對待,且應採取積極平權措施,以確保實質的平等。
佔 20 分
在「比較台灣與他國,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防疫措施的異與同」的報告中,能呈現不同文化群體的人權與尊嚴皆應受到平等的對待,且能視為個人價值觀並加以實踐倡議。 在「比較台灣與他國,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防疫措施的異與同」的報告中,能呈現不同文化群體的人權與尊嚴皆應受到平等的對待,且能宣揚平權措施。 在「比較台灣與他國,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防疫措施的異與同」的報告中,能呈現實質平等的意義,不同文化群體的人權與尊嚴皆應受到平等的對待。 在「比較台灣與他國,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防疫措施的異與同」的報告中,能覺察生活中因為文化差異而導致不同文化群體間遭受不合理處遇的現象。
主題展現-內容深度與圖像使用
內容深度回應重點,並適切使用照片、圖表
佔 20 分
主要知識內容深入簡出,運用許多細節、相關實例和照片、圖表回應「比較台灣與他國,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防疫措施的異與同」。 主要知識內容易懂,有運用相關實例和照片、圖表以回應「比較台灣與他國,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防疫措施的異與同」。 主要知識內容較為表面,欠缺細節、相關實例和照片、圖表「比較台灣與他國,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防疫措施的異與同」。 主要知識內容模糊或無關。
架構規劃-組織邏輯
有邏輯性地組織資訊,凸顯內容重點。
佔 20 分
內容資訊的組織邏輯清晰,令人能立即掌握重點。 內容資訊雖包含重點,但邏輯組織可再加強。 內容資訊的組織邏輯斷裂,重點不明顯。 內容資訊及邏輯模糊。
表現形式-口條清晰度
表達的清晰度及音量。
佔 20 分
整場發表聲量全場聽得到,有良好的抑揚頓挫,話語清晰,容易理解。 整場發表音量後半場聽不清楚,有抑揚頓挫,但偶爾語氣單調。 聲量忽大忽小、僅前排聽得清楚,稍微具有抑揚頓挫,但講話結巴或停頓太久。 聲量過小,即使被要求聲量放大,仍無法讓人聽見;沒有抑揚頓挫 。
表現形式-口頭表現
口頭表現熟練程度。
佔 20 分
熟悉發表的內容,能不依賴筆記自然回應受眾的提問。 能記得發表內容但尚未熟悉,需依賴筆記回應受眾提問。 無法流暢的談論主題,依賴筆記仍無法適當回應受眾提問。 傳達發表內容有限,無法回應觀眾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