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目標 | 關鍵成果 | 檢核勾選 | 質性說明 |
將SDGs議題融入既有之學校特色課程:「埤塘學」、「探究實作─全球氣候變遷」、「新聞英語簡報課」、「英文辯論課」,提升師生永續發展之知能,並形成行動方案。 |
1-1 每堂課聚焦以下三項SDGs:SDG 11永續城鄉、SDG 15陸域生態及SDG 16和平、正義與健全制度,以上三項目標至少擇一融入課程。
1-2 針對所選擇之SDGs目標設計學習成果評量,學生成果需為一項行動方案,針對1項校內或是社區之議題提出解決辦法,並實際嘗試執行,執行成效亦列入評量參考。
|
√ |
|
進行台灣桃園大溪及美國麻州波士頓雙城比較課程開發,形成跨科課程。從兩地的相似之處為起點,依照文化層次架構「器物」→「制度」→「觀念」,以多元科目的視角比較航運、移民史、社會運動、獨裁與民主發展等面向。 | 1-1校內教師形成3組跨科課程研發社群(每組4人),設計出3門以雙城國際比較為主軸的國際交流接待或培訓課程。 1-2每一學期各社群至少共備2次,並確實進行共備會議記錄。 1-3每一學期利用團體活動或彈性學習時間,辦理以上課程各一次,參與課程人數每學年150人。 |
√ |
|
擴大與美國姊妹校交流規模及優化本校接待量能。 | 1-1美國姊妹校來訪學生由8位成長為15位,並延長接待日數,由10日增加至20日。 1-2擴大辦理接待家庭培訓講座,並進行全校接待家庭資料建檔,達成每年召集40組接待家庭之目標,並於交流結束後舉辦國際交流分享會,開放社區居民參加,邀請師生及家長公開分享交流心得。 |
√ |
|
視訊科技工具知能擴增,提升可執行與美國姊妹校線上合作教學之教師數量。 | 1-1協請資訊媒體組辦理視訊科技工具及多功能教室設備操作工作坊,各科推派至少2名未有線上合作教學經驗之教師參與。 1-2參與工作坊之教師須於一年內與國外姐妹校實際進行線上合作教學(一節課),做為學習檢核。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