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年級選定全球議題主軸下-「正義與人權」-「飢餓與貧窮」,進行SDG#2「消除飢餓」為目標的議題探究課程,以下為學生學習成果
圖19 健康飲食小書1 圖20 健康飲食小書2
圖21 參觀食物銀行學習單 圖22 習寫不再浪費學習單
圖23 營養不良危機學習單 圖24 學生參觀校園食物銀行發表心得
 
一年級規準評量
「飲食小書製作」(規準評量)
評量向度與說明 優良 良好 尚可 再加油
製作飲食小書展現飲食習慣的建立
佔 50 分
能透過小書製作了解自己平時的飲食習慣,進而建立均衡飲食及珍惜資源的習慣。 能透過小書製作了解自己平時的飲食習慣,進而學習均衡飲食及珍惜資源的方法。 能透過小書製作認識自己平時的飲食習慣。 無法完整製作飲食小書。
善盡全球公民責任
國E12 觀察生活中的全球議題,並構思生活行動策略
全球議題
佔 50 分
能說出全球糧食不足造成的飢餓問題對個人生活的影響,並規劃個人能實踐改善問題的行動任務。 能說出全球糧食不足造成的飢餓問題對個人生活的影響。 能說出糧食不足造成的飢餓問題。 無法說出糧食不足造成的飢餓問題


2. 五年級選定全球議題主軸下-「環境與永續」-「生物多樣性」,進行SDG#14「海洋生態」-「減塑與海洋」為目標的議題探究課程,以下為學生學習成果
圖25 海洋教育場館參觀後心得 圖26 淨灘後的簡報分享製作
圖27 行動實踐設計學習單 圖28 淨灘成果檢視
圖29 環保圖文創作 圖30 環境保護創作圖文


五年級規準評量
被世界看見的那一刻 (規準評量)
評量向度與說明 優良 良好 尚可 再加油
彰顯國家價值
國E1 了解我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文化特質
(佔 20 分)
能清晰說明臺灣與日本的地理位置,並連結相應文化特質;能深入分析臺灣與日本海洋垃圾回收文化,提出深刻見解。 能正確表達臺灣與日本的地理位置,但文化特質關聯略顯簡單;能分析臺灣與日本海洋垃圾回收文化,提出基本見解。 能提到臺灣與日本的地理位置,但說明文化特質不夠詳盡;分析表現尚可,但對差異理解尚待改進。 對臺灣與日本的地理位置理解不足,未能呈現相應文化特質;對海洋垃圾回收文化差異理解不足,需要更多努力。
強化國際移動力
國E9 運用多元方式參與學校的國際文化活動
(佔 30 分)
以領導者的角色參與日本姊妹校交流活動,且能透過不同形式呈現海洋廢物處理議題的成果。 能以參與者的角色參與日本姊妹校交流活動,且能透過不同形式呈現海洋廢物處理議題的成果。 能以參與者的角色參與日本姊妹校交流活動,且能透過一項形式呈現海洋廢物處理議題的成果。 僅以參與者的角色參與日本姊妹校交流活動
簡報架構安排
 (佔 30 分)
簡報結構合理,清晰呈現主題,各部分內容相互呼應,整體視覺效果出色。 簡報結構還算清晰,主題呈現較為明確,但可能在某些部分的安排上略顯單調。 簡報結構較為基本,部分內容呈現較為零散。 簡報結構相對混亂,主題表達不夠明確。
口頭表現
 (佔 20 分)
口頭報告清晰、生動,表達流暢,能夠引起觀眾的興趣。 口頭報告內容較為明確,表達較流暢,能夠有效地傳達主題。 口頭報告內容相對基本,表達較為一般,需要更多的具體內容和表達深度。 口頭報告內容薄弱,表達較為生硬,需要更多的具體內容和表達深度。


3. 六年級選定全球議題主軸下-「環境與永續」-「全球暖化」,進行SDG#13「氣候變遷」為目標的議題探究課程,以下為學生學習成果
圖31 氣候行動與實踐心得 圖32 貼圖製作成果
 
圖33 《我家不見了》繪本閱後心得學習單 圖34 氣候行動心智圖製作
 
圖35 與日本交流學校分享貼圖製作理念 圖36 氣候行動貼圖製作


六年級規準評量
氣候拼盤心智圖(規準評量)
評量向度與說明 優秀 很棒 不錯 再努力
彰顯國家價值
國E1 了解我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文化特質
(佔 20 分)
能深入比較臺灣與日本地理位置的氣候特色,並提出深刻見解。 能基本比較臺灣與日本地理位置的氣候特色,提出合理見解。 比較臺灣與日本地理位置的氣候特色,見解較簡單,但正確。 對臺灣與日本地理位置的氣候特色理解不足,需要更多努力。
強化國際移動力
國E9 運用多元方式參與學校的國際文化活動
參與與日本交流的活動,如:卡片、影片與視訊交流。
(佔 20 分)
以領導者的角色參與日本姊妹校交流活動,且能透過不同形式呈現對氣候變遷採取節能減碳作法的成果。 能以參與者的角色參與日本姊妹校交流活動,且能透過不同形式呈對氣候變遷採取節能減碳作法的成果。 能以參與者的角色參與日本姊妹校交流活動,且能透過一項形式呈現對氣候變遷採取節能減碳作法的成果。 僅以參與者的角色參與日本姊妹校交流活動。
探究方法
文本蒐集
蒐集並整理氣候變遷的相關新聞與原因。
(佔 30 分)
能再自行蒐集一則與氣候變遷相關的文本,並以自己的話語整理出文本主要觀點和省思。 能再自行蒐集一則與氣候變遷相關的文本,並能整理文本的主要觀點。 能根據教師提供的文章,大致羅列文章主要觀點。 根據教師提供的文章,僅摘要出部分觀點。
主題目的
重要性
掌握所蒐集的氣候變遷資料中的重要概念。
(佔 30 分)
文章有討論到氣候變遷資料中的許多重要概念。 文章有討論到氣候變遷資料中的一項重要概念。 文章有討論到氣候變遷資料中的相關概念,但無法說明其重要性。 文章討論內容主要是氣候變遷資料中較為瑣碎的內容。


學生學習成果分析
嘉義市精忠國小經過資源盤點後,針對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進行國際教育課程的規劃,在每學年度期初召開全體課發會,由各年級教師共同備課,最後透過課程審查會議完成整體學校課程計畫,實施國際教育校本課程。在學期間,各班教師與國外交流伙伴學校進行共同討論,進行同步視訊交流,並透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SDGs議題國際教育面向課程,學期末舉行期末校訂課程發表會。本校校本課程透過規劃→執行→行動→反思→再規劃,進行滾動式修正,讓學生在國際教育課程中能有深刻的體驗。
  1. 將課程教室邊界無疆化,到處都是學生可以學習的地點。
  2. 班班有交流SDGs X International,國外交流班級結合SDGs主題。
  3. PBL學習模式,課堂角色由學生主演,教師將扮演引導者角色。
目標 關鍵成果 檢核勾選 質性說明
國E1 了解我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文化特質 全校師生更加熟悉嘉義市的人文地景產,也了解日本交流學校的文化內涵與文化差異性,透過表達與接納增進彼此的國際理解能力。
  1. 學生熟悉嘉義市的特色與其緣由。
  2. 透過國際交流認識日本的文化
  3. 能夠比較出嘉義市與日本交流學校的文化差異性
國E4 了解國際文化的多樣性 學生深化自身的文化認同之外,還能對日本交流學校的當地文化產生極大的好奇感,且能夠主動運用ICT搜尋相關資訊進行討論。
  1. 學生能介紹自己的家鄉特色提供給日本交流學校。
  2. 學生能夠於課餘時間進行檢索資訊,讓下一次的交流能有更深刻的體會。
國E9 運用多元方式參與學校的國際文化活動 學生了解跨國之間的文化後,會主動將異國文化帶入班級成為生活習慣中,不僅保留原本傳統的一些習慣。且還能聯想到有一些相關的臺灣傳統節慶在交流中主動介紹相關的習俗給日本交流學校。
  1. 學生能於交流後分享觀察到日本交流學校有什麼習慣。
  2. 學生能在交流中分享交流時間近期的傳統節慶進行分享。
  3. 學生能於交流中進行主動性的問答與對話,讓彼此的文化交流更深刻。
國E12 觀察生活中的全球議題,並構思生活行動策略 透過SDGs的實踐行動後,能夠漸漸養成習慣與態度將學習內容漸漸轉化成學習表現,且能與家長分享這樣可以帶來的好處,甚至能將家庭習慣一起改變。
  1. 學生能努力實踐相關SDGs課程規劃的活動實踐。
  2. 學生能再班級中體現實踐的活動與延續性。
  3. 學生願意在聯絡簿中進行分享實踐活動的好處讓家長也能看見。

全球素養評量施測分析
本校於國際教育課程後進行「國際教育全球公民素養自評量表」施測於全校高年級學生,共計4個班級、89位學生參與。量表總平均分數最高為4分,統計結果與分析後,全體參與施測總平均為3.26分,說明本校學生之整體全球公民素養表現成效良好,下面針對全球公民素養的四大面向進行分析,全體參與學生各面向施測平均成績如下表1與2。
 
本校高年級選定全球議題下「環境與永續」議題探究課程,五年級主題為SDG14「海洋與減塑」,六年級則是SDG13「氣候行動」,透過學習目標及評量,學生能夠認識「海廢」與「氣候難民」全球重要議題,並探究海洋垃圾的汙染問題,及氣候變遷原因與影響,進而發起「淨灘」和「節能減碳」活動,將環境永續發展的理念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檢視課程選用國E1、國E9,以及國E12議題實質內涵,其學習表現呼應國際教育核心素養中,彰顯國家價值所期許學生對於自己國家及日本小學文化的了解,強化國際移動力所期許學生運用多元方式參與學校的國際文化活動,以及善盡全球公民責任面期許學生認識海洋與氣候變遷議題、構思生活行動策略,落實行動於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