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流前
交流前與夥伴學校制定分享主題,包含兩地之教育方式、學校課程、城市文化、文字學習、飲食特色、SDGs議題等。圖為本校學生製作城市文化與學校課程之簡報。 SDGs永續發展之議題是本校特色課程之一,除在自然領域與自主學習課程中融入議題探討外,交流前再實施如何利用科學的力量增進環境永續之維護探究。圖為學生以全球水資源之永續發展為例,製作之成果簡報。
為理解我國發展和全球之關聯性,本校於自然領域彈性課程中學習水資源探究,包含外雙溪生態探查與其水質檢驗。圖為學生在外雙溪進行生態探查、採集河水進行水質檢驗。 針對臺北在地之草山水道系統,學習文史古蹟、地質特色與生態環境,與鄰校共同辦理天母水道祭活動,實地走訪水管路步道與水源區,理解永續發展之作為。圖為參與天母水道祭之活動照片。
邀請草山文史聯盟、社區志工家長共同辦理天母水道祭活動,並由草盟之志工擔任草山水道系統之歷史、建設等文史之講師。
外籍生家長入班共同教學,以全英語和學生互動,分享美國種族與文化等議題。

二、交流中
本校與新加坡中華中學進行視訊交流,針對校園、課程、城市、水資源、青少年..8個議題做交流分享。圖為視訊交流時之截圖。 與夥伴學校進行視訊交流時,學生以平板和學伴個別交流討論,並記錄訪談內容。
交流時為讓學生確實理解對方文化,並學會尊重與欣賞不同文化之價值,除了以簡報呈現外,更設計Kahoo遊戲搶答,讓學生在遊戲中指出對方文化之特色與值得學習之處。圖是學生於Kahoo遊戲中限時答題,得分統計之照片。 與夥伴學校進行交流時,特別邀請本校外籍老師指導學生運用外語和夥伴進行交流分享,讓學生融入英語環境中。
圖是學生向夥伴學校分享SDGs之內涵與作為。

三、交流後
交流後雙方利用Padlet留言分享心得與收穫。 交流後針對交流主題與交流過程,填寫回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