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以專案學習方法來讓學生進行課程學習,並以「探索全球議題」的課程方案來提升學生國際素養,以「了解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課程方案來培養學生具備國際競合能力,以「我和我的城市」的方案,引導學生深度探索高雄,找出高雄人文、歷史、景觀、飲食 …等特色來行銷高雄,增強學生的國家認同感彰顯國家價值。這些多元學習方案就是要引導學生了解台灣、關心國際,協助他們具備世界公民的素養。我們也透過教師專業社群的運作,提升教師專業知能,也讓不同領域專長的教師和家長互相腦力激盪,而有了一些效益:
- 已設計出規劃全球議題和永續發展的課程模組,有助於老師進行「系統思考」教學,提升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與「全球競合能力」。
- 我們可以發展出結合「科學科技」、「社會人文」與「藝術」等跨領域教學案例、課程模組及教材,做為學校推動國際教育的教學資源庫。
- 參與學習的學生提升了國際視野,也慢慢培養出國際素養。他們開始會關心國際事務,也會投入永續校園活動,為校園永續盡力,也為地球永續發展進一份心力。
- 已和國外多所學校建立聯繫管道,互相以PBL的合作學習模式,分享各自在課堂實施「專案主題學習」的成果,已具有國際社群的樣式。
本主題課程規劃4個單元,依據單元課程要達成的學習成效,分別發展2~3個評量項度,每個項度以優異、良好、待加強等不同程度當作評量尺度。參與學生為五、六年級的4個班級約110人,採分組方式進行評量,詳細的評量規準與學習成效統計資料說明如下表。
(表一) 評量規準:全球化的高雄
課程一:全球化的高雄 | |||
評量尺度
評量向度
|
優異 |
良好 |
待加強 |
發展具國際視野的本土認同 | 學生能於海報內呈現至少5項台灣對國際的貢獻或協助。 | 學生能於海報內呈現3~4項台灣對國際的貢獻或協助。 | 學生能於海報內呈現至少1項台灣對國際的貢獻或協助。 |
具備表達我國本土文化特色的能力 | 學生能於海報內呈現至少5項高雄海港城市的樣態與特色。 | 學生能於海報內呈現3~4項高雄海港城市的特色。 | 學生能於海報內呈現至少1項高雄海港城市的特色。 |
理解我國發展和全球之關聯性 | 學生能於海報內呈現至少5項台灣與全球合作的案例。 | 學生能於海報內呈現3~4項台灣與全球合作的案例。 | 學生能於海報內呈現至少1項台灣與全球合作的案例。 |
學生學習成效統計:本單元共有114人參與評量,每組學生人數約5~6人,學生在3個向度的表現統計如下。從表中,發現發展本土認同與表達本土特色能力,學生達到優良與良好的比例約94.7%,理解我國全球關聯性符合待加強比例約20%,可見學生尚有成長空間。
學生學習成效:全球化的高雄 | |||
評量尺度
評量向度
|
優異(人數/百分比) |
良好(人數/百分比) |
待加強(人數/百分比) |
發展具國際視野的本土認同 | 人數:86人(75.44%) | 人數:22人(19.30%) | 人數:6人(5.26%) |
具備表達我國本土文化特色的能力 | 人數:86人(75.44%) | 人數:22人(19.30%) | 人數:6人(5.26%) |
理解我國發展和全球之關聯性 | 人數:58人(50.87%) | 人數:33人(28.94%) | 人數:23人(20.17%) |
(表二) 評量規準:國際海港城市的創生
課程二:國際海港城市的創生 | |||
評量尺度
評量向度
|
優異 |
良好 |
待加強 |
了解國際文化的多樣性 | 學生能用簡報或海報以文字、圖片呈現5項以上高雄與鹿特丹、舊金山、漢堡等城市的差異。 | 學生能用簡報或海報以文字、圖片呈現3~4項高雄與鹿特丹、舊金山、漢堡等城市的差異。 | 學生能用簡報或海報以文字、圖片呈現1項高雄與鹿特丹、舊金山、漢堡等城市的差異。 |
觀察生活中的全球議題,並構思生活行動策略 | 學生能結合3項以上全球議題,設計1套能讓高雄成為永續海港城市的可行方案。 | 學生能結合2項全球議題,設計1套能讓高雄成為永續海港城市的可行方案。 | 學生能結合2項以上全球議題,但尚無法設計1套讓高雄成為永續海港城市可行方案。 |
理解我國發展和全球之關聯性 | 學生能於海報內呈現5項以上從國際進口到台灣的商品,並能說出些商品對台灣的重要性。 | 學生能於海報內呈現3~4項從國際進口到台灣的商品,並能說出這些商品對台灣的重要。 | 學生能於海報內呈現1~2項從國際進口到台灣的商品,並能說出這些商品對台灣的重要。 |
學生學習成效統計:本單元有112人參與評量,發現瞭解文化多樣性與理解我國全球關聯性,學生達到優良與良好的比例約91%~100%,構思生活行動策略符合待加強比例約36%,可見本向度學生尚有成長空間。
學生學習成效:國際海港城市的創生 | |||
評量尺度
評量向度
|
優異(人數/百分比) |
良好 |
待加強 |
了解國際文化的多樣性 | 人數:63人(56.25%) | 人數:39人(34.82%) | 人數:10人(8.93%) |
觀察生活中的全球議題,並構思生活行動策略 | 人數:46人(41.07%) | 人數:30人(26.79%) | 人數:36人(32.14%) |
理解我國發展和全球之關聯性 | 人數:92人(82.14%) | 人數:20人(17.86%) | 人數:0人(0.0%) |
(表三) 評量規準:永續與宜居城市
課程三:永續與宜居城市 | |||
評量尺度
評量向度
|
優異 |
良好 |
待加強 |
了解全球永續發展之理念 | 學生能在學習單或海報中,以文字或圖片呈現出5項以上可達成永續生活的具體做法。 | 學生能在學習單或海報中,以文字或圖片呈現出3~4項可達成永續生活的具體做法。 | 學生能在學習單或海報中,以文字或圖片呈現出1~2項以可達成永續生活的具體做法。 |
觀察生活中的全球議題,並構思生活行動策略 | 學生能於海報中呈現5項以上墨爾本、維也納、西雅圖3城市的特色,並能完整規劃高雄成為宜居城市的可行方案。 | 學生能於海報中呈現3~4項墨爾本、維也納、西雅圖3城市的特色,並能大略規劃出高雄成為宜居城市的方案。 | 學生能於海報中呈現3~4項墨爾本、維也納、西雅圖3城市的特色,但尚無法規劃出高雄成為宜居城市的方案。 |
學生學習成效統計:本單元有114人參與評量,發現瞭解永續發展理念學生在優良與良好的比例已達100%,構思生活行動策略達到待加強比例約35.09%,可見本向度學生尚有成長空間。
學生學習成效:永續與宜居城市 | |||
評量尺度
評量向度
|
優異(人數/百分比) |
良好 |
待加強 |
了解全球永續發展之理念 | 人數:90人(78.95%) | 人數:24人(21.05%) | 人數:0人(0.00%) |
觀察生活中的全球議題,並構思生活行動策略 | 人數:42人(36.84%) | 人數:32人(28.07%) | 人數:40人(35.09%) |
(表四) 評量規準:全球夥伴關係
課程一:全球化的高雄 | |||
評量尺度
評量向度
|
優異 |
良好 |
待加強 |
體認國際能力養成的重要性 | 學生能用簡報或海報形式,以文字、圖片呈現5項以上在國際移動中應具備的能力。 | 學生能用簡報或海報形式,以文字、圖片呈現3~4項在國際移動中應具備的能力。 | 學生能用簡報或海報形式,以文字、圖片呈現2項以下在國際移動中應具備的能力。 |
運用多元方式參與學校的國際文化活動 | 學生能參與卡片交換、城市與我、學習圈…等專案,並能獨立以英語與國外夥伴進行交流。 | 學生能參與卡片交換、城市與我、學習圈…等專案,經協助能以英語與國外夥伴進行交流。 | 學生能參與卡片交換、城市與我、學習圈…等專案,經協助依然無法以英語與國外夥伴交流。 |
認識跨文化與全球競合的現況 | 學生能用1分鐘以上時間分享交流國家的文化特色及1項可合作事項。 | 學生能用30秒以上時間分享交流國家的文化特色及1項可合作事項。 | 學生無法分享交流國家的文化特色及1項可合作事項。 |
學生學習成效統計:本單元有110人參與評量,從表中,發現體認國際能力重要性達到優良與良好的比例超過95%,認識全球競合現況達到優良與良好的比例約82%,運用多元方式參與國際活動達到待加強比例約52.7%,可見本向度學生有極大的成長空間。
學生學習成效:全球夥伴關係 | |||
評量尺度
評量向度
|
優異(人數/百分比) |
良好 |
待加強 |
體認國際能力養成的重要性 | 人數:77人(70.00%) | 人數:28人(25.45%) | 人數:5人(4.55%) |
運用多元方式參與學校國際文化活動 | 人數:18人(16.36%) | 人數:34人(30.91%) | 人數:58人(52.73%) |
認識跨文化與全球競合的現況 | 人數:45人(40.91%) | 人數:46人(41.82%) | 人數:19人(1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