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目標

關鍵成果
課程
  1. 發展校本特色國際教育課程。
  2. 國際教育議題融入領域課程教學。
  1. 依據學校在地文化與特色,發展2個校本特色主題課程活動。
  2. 各年級能有2個融入國際教育議題融入領域課程教學。
學生
  1. 透過多元課程與活動接觸國際人士,了解我國與其他國家文化與特質,尊重多元文化。
  2. 培養表達在地文化特色的能力,發展國際視野的國家意識。
  3. 開啟學習不同文化及語言表達的意願與能力,覺察外語與探究學習對國際能力養成的重要性。
  1. 學生能透過線上或實體互動至少100人參與交流課程與活動。
  2. 分析比較5項以上,我國與國際交流國家在地理環境、歷史脈絡、風俗習慣及民族特性等異同之處,並能舉出至少1個欣賞的具體文化特色。
  3. 規劃共計3小時的英文口說培訓課程,以利學生具備英語表達能力。
  4. 學生能運用所學之「雙語簡報開場及結尾句型」口語簡報,及「圖書館實用英語」基本用語,實際對話。
  5. 學生能用英文公開向國際志工介紹臺灣中學生一日校園生活與艋舺特色,提升外語溝通表達能力,展現合宜的國際外交。
  6. 學生可利用簡報、影片、海報等多媒體,線上、社群平台、校園成果展呈現國際交流學習成效與回饋。
教師
行政團隊
  1. 依據國際教育推動計畫,訂定交流主題,落實國際教育議題實質內涵。
  2. 拓展國際視野,關心與重視全球議題。
  3. 推動校園國際化、行政國際化與課程國際化。
  1. 每學期至少召開2次學校國際化推動會議,訂定國際教育推動計畫及交流主題課程與活動。
  2. 校本位國際教育教師社群每學期至少3次共備討論與分享,並邀請專家指導。
  3. 國際教育(雙語前導)課程小組與國際交流學校教師線上主題媒合,同步與非同步共備至少4次。
  4. 運用SDGs目標進行全球永續議題融入課程設計與執行。
  5. 每學期辦理1次國際教育工作坊,教師分享國際教育課程推展、國際交流經驗,以增進教師國際教育教學知能。
  6. 鼓勵教師及行政夥伴參加國際教育2.0教師培力。
  7. 印刷輸出學校雙語平面圖與指標,辦理國際教育週、主題展等國際教育課程活動,以提升學校國際化雙語情境布置。
  8. 設計校本雙語行政表單,如獎狀、畢業證書、成績單、請假單等其他各項證明書,及設計校本雙語教學表單,如:教案、學習單、課表、社團、校外教學等資訊。
  9. 國際教育推動計畫中擬定學校專業知能培訓計畫,設定國定領域課程應達成國際教育融入之教學目標;期末彙整線上或實體交流歷程紀錄成果,透過課程評鑑,檢核實施成效。學生可將參與歷程與回饋於公開場合向親師生分享,學校行政人員可將辦理之成果紀錄向學校同仁、家長與社區人士分享,以推動國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