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流前
【有機生活—種稻趣】

五、六年級學生根據節氣從一月份到六月份經歷育苗、插秧、巡水田、
割稻完整體驗農家種稻的歷程。

除了更能體會農耕過程中的辛苦外,也了解以環境友善的方式驅逐蟲子或福壽螺,
會讓土地及食物更加建康,

在收成後也能愛惜食物。整個學習過程記錄在食農小書中。   

 
。   【有機生活—種稻趣食農小書】

學生在耕種的過程中,將各階段的活動流程以及
心境的轉折記錄在食農小書,以作為省思的工具。
【有機生活—種稻趣成功米】

五、六年級學生割稻後,經由農家協助將稻米包裝成「成功米」。
每位學生設計專屬的成功米插圖,部分稻米在假日市集義賣,
由學生代表學校將義賣所得捐贈給老人養護中心。
部分稻米烹煮後,
交由參與日本文化體驗學生製作成米果,致贈給日本交流對象。完整的延伸活動讓學生了解助人與分享的重要。
【有機生活—環境共生有機驅蟲】

學生經由社會課環境議題及國際組織的討論後,了解維護環境的重要性與迫切性。
在自然課時根據蟲的特性選擇對環境友善的蟲害防治方法,
包括種植香草、將稻梗鋪在菜畦上防止蝸牛的夜襲、製作辣椒水驅散毛毛蟲……等。
學生知識學習後用身體力行實踐知識,提升學生對環境保護的正向態度。
【日語課程】

從每週一次的晨間時間學習說日語、實踐日本禮儀與認識文化的課程中,
讓學生跳脫以往對日本文化--日式食物、電玩、漫畫的淺層認知,
從而自語言及行為中了解日本人的思考模式與生活態度。
學生在交流時能比對與驗證課堂所學的日本文化特質。
【日語課程—文化學習】

學生試穿日本浴衣,並以角色扮演方式練習用日語打招呼、行禮。
【行前訓練—製作香包】

學生利用菜園中種植的迷迭香、薄荷做為製作香包時的填充物。
【行前訓練—製作米果】

學生利用自己種植的稻米,經過炊煮、碾碎、塑形、調味
及烘烤等過程製作出米果。

二、交流中
. 【日本農村生活體驗—入村儀式】

由西都市人員接待,介紹交流的起源,並且將學生分配至不同的接待農家,
學生致贈農家自製香包作為禮物。

 
【日本農村生活體驗—農家生活體驗】

學生與接待的農家相見歡,隨後農家們帶學生介紹自家的菜園與居住環境,
並讓學生認識與摘採菜園裡的蔬菜作為晚餐的食材。學生協助晚餐製作及洗碗。
【一日小學生—歡迎儀式】

學生表演扯鈴、柔力球,日本學伴也以歌曲歡迎本校學生到來。
【一日小學生—課程體驗】

學生隨班參與課程活動,與日本學伴一同學習。
【一日小學生—寧靜潔牙】

學生在用餐完畢後,學習日本學伴的寧靜潔牙法。準備兩個牙杯,其中一杯裝水。
學生坐在座位上統一潔牙,並於潔牙後將漱口的水吐到另一個牙杯。
【一日小學生—整潔活動】

學生於整潔活動時間與日本學伴共同打掃教室內外以及廁所,
並學習日本學伴折抹布、擦地板的方法。
【農家好—採收蔬菜】

學生體驗農家溫室栽種蔬菜的方式,
並學習農家抓蟲、施肥及採收蔬菜。
【農家好—製作晚餐】

學生與接待農家一起合作,使用農家食材烹煮晚餐。
【農家好—製作麻糬】

學生始用在地所產的稻米,在農家的指導下,
透過共同搗米並揉捏成麻糬。
【農家好—製作蕎麥麵】

學生學習用蕎麥粉混和麵粉揉成蕎麥麵,
並與農家一起煮食並享用蕎麥麵。

三、交流後
【成果發表】

參與日本文化體驗學生將訪日學習的照片印出做成成果手冊,於圖書館展示,讓在其他同學翻閱。
此外,學生在午休時間討論口頭發表的內容,分工後進行演練,
於學校朝會時間在全校師生面前分享到日本文化體驗經驗。
內容除了涵蓋行程內容,更多的是對於文化的體驗及心中想法的描述。



 


【西都市人員來訪】

學生接待來訪的西都市人員,並且帶著訪客參觀學校菜園及歷史校舍,
透過翻譯講解種植蔬果的方式以及校舍的歷史。
學生除了對來訪的西都市人員展現出熱情外,也能在介紹校園時,
對自己的學習經驗侃侃而談。最後,親手致贈手寫的卡片歡迎並感謝訪客。

 
【出訪學生登上西都市綠色旅遊網頁】

西都市以永續生活、農家生活及綠色旅遊為題,宣傳農家體驗活動,
並以本校學生的行程及活動照片作為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