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交流前

  1. 公開甄選交流團員

透過公開甄選,選出有意願、肯學習、態度積極的學生參與交流。甄選項目中將「生活自理能力」列入評量,測驗學生獨立自主生活的能力與態度。

  1. 交流主題設定

在交流出訪前參考各年度國際教育目標設定,及校訂課程「小小背包客‧文化走讀趣」,訂定出訪主題,並於交流歷程中貫穿進行延伸學習,例如103年池田社區走讀趣、105年水資源研究、107年城市探索;此外出訪行程皆涵蓋文史景點參觀、入校見學與跨文化交流、接待家庭體驗與觀察等重點。

  1. 「七星潭的石頭會說話」在地特色課程(1)

「七星潭的石頭會說話」在地探索課程帶領學生透過五感認識七星潭石頭特色,並進行石頭畫創作。學生的七星潭石頭畫製成明信片,成為交流出訪活動與快閃表演行銷台灣時的最佳伴手禮。

  1. 「花蓮老店家走讀趣」在地特色課程(2)

結合校訂課程「小小背包客文化走讀」,發展出深度探索在地特色的「花蓮老店家走讀趣」課程。學生藉由動手規劃路線、親身走訪、親自訪問,將花蓮在地文化特色「帶著走」,融入在個人自我介紹小書中。不僅加深對自身文化的親切感與自信,更豐富了國際交流的內涵與分組合作完成任務的能力。

  1. 「花蓮老店家走讀趣」~在地導覽,我行!

在自行規劃路線探索花蓮老店家並進行訪問、整理成果後,培訓課程中特別邀請一群花蓮在地的外國人朋友來擔任遊客,由出訪團員帶領著他們進行花蓮市區老店家導覽及特色解說。學生不僅實踐所學,更學習打破語言文化的隔閡,成為花蓮最佳文化大使。

  1. 「水資源」專題探究&兩校共作

學生於行前與池田姊妹校共同進行水資源專題探究,並前往花蓮水資源回收中心、美崙溪上游的砂婆噹淨水廠等處參訪,且於行後將探索成果做成簡報,準備到姊妹校與池田的夥伴分享。

  1. 文化走讀出訪導航課程

「小小背包客」是東華附小學生都應具備的素養,因此出訪導航課程並非交流團員的專利,而是全年級一同實施的「文化走讀」課程內容。學生透過行李打包、製作個人介紹小書、特色伴手禮、出入境流程與國際禮儀等課程,學習到的不只是出國須知,更是小小背包客的自主、觀察、計畫、實踐等能力。

  1. 文化走讀在地有機農業探究

為了準備與姊妹校展開以食農教育為主題的交流,學生利用文化走讀課程走訪花蓮在的有機小農,實地了解有機農業的運作方式、學習不同農場的經營策略,並實際化身有機推廣的最佳推手,在校內舉辦有機販售市集。這些前置經驗的累積不但是交流團員認識在地特色的窗口,「小小背包客」們也將透過與姊妹校交流對於永續發展的觀點與作法,從更寬廣的國際視野來學習重要的永續發展議題。

  1. 行程自主規劃 x科技素養

出訪團員運用資訊科技,於行前分組規劃大阪城市探索行程。

  1. 特色文化展演

交流團成員利用早自習和午休練習出訪時的特色文化表演,內容結合了世大運主題曲、扯鈴及國術等特色表演。

 

B. 交流中

  1. 三校交流&跨文化溝通

本校與日本池田小學締結為姊妹校後,更透過池田小學而與香港陳守仁小學建立交流關係,雙方師生曾多次互訪,每年更有高年級學生40名進行台港書信交流。而自107年起,出訪池田小學的活動中更結合了三校交流,透過入班文化課程與接待家庭體驗,學生不僅結交日本的學習夥伴,也在台日港三的學生的互動相處中,更深入認識香港的夥伴。

為了讓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互動並共同學習,池田小學特別準備每組一台平板作為翻譯,三校交流讓學生充分體驗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與自己的優勢及挑戰。學生除了在英文、中文、日文夾雜的溝通情境中學習跨文化溝通,也透過日常生活習慣的差異更深刻認識彼此的文化習俗。

  1. 水資源專題姊妹校分享報告&探究ongoing

交流前學生進行水資源專題探究,交流中不僅與姊妹校夥伴分享報告,更進而利用走讀大阪市區的機會,前往與水資源相關的景點探訪,例如搭乘水上巴士觀察排水孔與漂浮垃圾情形、前往下水道科學館進行專題學習等。

  1. 文史景點參觀&快閃表演行銷台灣

利用團員們已經熟練、且融合台灣文化特色的姊妹校入校表演,交流團員在參訪大阪城時,於天守閣前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結合了新式健康操、扯鈴與世大運主題曲的快閃表演。這場表演的目的一方面是練就交流團員大方、自信介紹自己國家的能力,另一方面則是吸引各國觀光客觀賞、進而對台灣產生進一步深入了解的興趣。

在進行了三分鐘的廣場表演後,交流團員拿著在「七星潭的石頭會說話」課程中所完成的石頭畫明信片與國旗貼紙,分組向在場的各國觀光客行銷台灣,除了熱情邀請他們來日造訪台灣外,還用英文介紹花蓮的所在位置與著名景點、小吃,做了一次最成功的國民外交。

  1. 接待家庭體驗與觀察

入住接待家庭是出訪團員最期待的交流活動,有的學生看似內向卻如魚得水,有的學生平日活潑大方,卻在告別師長同學要前往寄宿家庭的那一刻緊張落淚。為了使團員們可以做好最佳準備,行前培訓除了進行日本寄宿家庭禮儀課程、伴手禮與自我介紹課程外,也邀請曾參與交流團的學長姐分享入住寄宿家庭的經驗及注意事項,並請出訪交流學生自行設定入住接待家庭時自我挑戰的項目─「接待家庭大挑戰」至少3項。

在寄宿體驗中,學生需運用所學過的觀察法,提出對日本家庭生活的觀察並提問,例如家庭成員所各自扮演的角色、用餐或沐浴的細節或規範,進而思考探究其背後的緣由與意涵。

  1. 小小背包客‧城市探索趣

本校國際教育學生願景圖像設定為「小小背包客」,而其內涵則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力、省思力、合作力、觀察力、計畫力、實踐力。因此,行前培訓中所規劃的「小小背包客‧老店家走讀趣」走讀探索體驗,是為「大阪城市探索」做準備,訓練孩子自主規劃行程,並透過分組合作達成設定目標的歷程。

在「大阪城市探索」活動中,學生每人手持「大阪周遊劵」,利用該券所提供的交通工具與免費參觀景點,規劃小組在半日之內要前往的景點,並規劃路線、練習閱讀地圖、進行景點參觀並完成觀察記錄、於限定時間內返回集合點,期待學生在旅行過程中能培養文化溝通、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等核心素養。

自主規劃行程讓交流團員們既興奮期待又有些許緊張。在沒有導遊領隊且人生地不熟又有語言隔閡的大阪市區,要達成分組探索任務並不容易!因此,從在校內規畫行程開始,小組成員就熱烈討論想要前往的景點、各自發揮本領說服隊友,並考量實際路線作安排。等到了城市探索的當天下午,各組都信心滿滿的分頭出發,直奔最近的地鐵站展開這趟未知的旅程。在行程中,有的成員會冷靜的遵循原始規劃、不斷查詢地圖資訊;有的成員則偏好運用直覺尋找方向,或對不在規畫之內的路線產生興趣而企圖說服夥伴變更原計畫;還有的成員絕少提供意見,卻是最佳的配合者與歷程紀錄者。

在經過或輕鬆愉快、或緊張刺激的團隊找路歷程後,交流團員幾乎全數在限定時間內返回集合點,也從中學習到自主探索與團隊合作寶貴的一課。

 

C. 交流後

  1. 交流出訪成果發表會

而在交流發表的形式方面,結合交流影片、戲劇演出與有獎徵答的動態發表屬全校性參加,另有中高年級參與的scratch遊戲體驗、文化走廊靜態海報展、入班發表等多元方式,學生能自選適合性向之項目參加,以各展所長、呈現交流成果。。

  1. 交流出訪成果scratch遊戲設計

交流團成員利用資訊科技課程所學,融入交流出訪活動經驗,設計scratch遊戲並邀請中高年級學生於資訊課玩遊戲同時體驗出訪見聞。

  1. 分組入班分享競賽

為加強交流經驗分享,並增強與在校同學的互動,交流團員組成小組,設定分享主題,開放給各班登記,並以登記次數多寡進行競賽。各班可以依照對主題的興趣邀請交流團員入班分享,不僅互動回饋增強,也提升交流團員們規劃執行與溝通表達的素養。

  1. 交流名片徵選競賽

交流出訪前的培訓課程,無論是自我介紹小書或特色伴手禮製作,除了行銷台灣在地特色更展現個人風格,團員們所製作的精美小書或伴手禮成為姊妹校交流夥伴爭相收集的紀念品。因此在交流成果發表後,同步邀請全校進行交流名片徵選競賽,請未出訪學生自行設計具有台灣特色,且易於使外國朋友了解的個人名片,進行分年級競賽後得獎作品於校內公開展示。​

 

  1. 延伸社團─「小小背包客‧老店家走讀趣」

培訓中的「花蓮老店家走讀趣」課程累積珍貴的在地文史資源,也是往後小小背包客出訪前認識自身文化的最佳素材。因此在交流活動結束後,邀請國際教育專業教師繼續於高年級開設社團,作為此一主題的延伸。於一學期的社團課程中繼續完成相關老店家的訪談、觀光摺頁製作,並前往觀光飯店實地向國外觀光客推介花蓮在地特色。

  1. 美崙趴趴GO摺頁設計推廣

交流團員在出訪期間的探索經驗,在回國後繼續豐富校本課程「文化走讀」的內涵,進而滾動修正在地走讀課程「美崙趴趴GO」。學生從不同觀點重新觀察自己熟悉的美崙地區,製作「美崙輕旅行」觀光摺頁並與外國朋友分享。

  1. 食農教育課程發展與共備

本校與池田小學交流從師長互訪、入班交流、接待家庭,而發展至水資源專題共作,教師專業發展的夥伴關係也隨之發展,並側重永續發展議題。因此在108年池田小學師長來訪時,兩校師長一同前往有機農場踏查並共商未來之課程發展與交流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