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目標

關鍵成果

檢核勾選

質性說明

【跨越隔閡】

出訪學生能展現對自身文化的自信、與外國友人分享文化特色;並透過行後發表,活化與帶動校內國際教育氛圍。

 

  • 出訪學生能利用快閃表演、入校交流、接待家庭體驗等機會,與至少5位外國友人分享台灣及花蓮在地特色。
  • 校內學生在聆聽交流發表,能結合自身文化特色設計1張交流名片,並於班級中進行3分鐘的設計理念發表。

V

 

  • 快閃表演與入校交流、接待家庭體驗,都是與日本友人接觸的機會,學生在上述情境中能將在花蓮進行文化走讀的成果,自信大方的與外國友人分享。
  • 出訪學生平均與20名以上的外國友人接觸,並向其中8名介紹台灣與花蓮在地特色。
  • 採取多元的行後發表方式,使未出訪學生能以不同形式、在不同場合多次接觸並吸收國際交流的成果。
  • 全校67%學生參與交流名片設計徵選活動並於班級中發表設計理念。

【規劃實踐】

交流活動中的「城市探索─自主行程規劃」能實踐「文化走讀」校本課程的小小背包客精神,進而帶動校內教師參與及校本課程的滾動修正。

 

  • 學生能自主完成城市探索走讀規劃—花蓮老店家與大阪城市探索各1次,並將在地特色探索心得融入個人自我介紹小書。
  • 校內國際教育社群教師能有半數以上參與「花蓮老店家走讀趣」實作課程,並透過經驗分享、共備與課程滾動修正,發展出富有在地特色與國際教育內涵的校本「文化走讀」課程。

V

 

  • 交流出訪活動為國際教育校本課程的一環,透過大阪城市探索活動實踐小小背包客願景;而背包客素養的培育也有賴平日「文化走讀」課程的奠基。學生在進行不同城市的特色觀察與比較之同時,也發展出解決問題、人際互動、科技素養等多層次的能力。
  • 出訪交流學生全數完成花蓮老店家與大阪城市探索行程各1次。
  • 出訪交流學生每人皆完成1本自我介紹小書,並於1/8的版面中融入在地特色介紹。
  • 校內國際教育專業社群教師持續進行共同備觀議課,並於109年度申請「花蓮縣精進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與課程品質─教師學習社群」持續運作,每學期至少進行2次課程研討。

【視野交融】

本校團隊能以永續發展議題與姊妹校進行教學專業對話,透過課程實施及交流互訪,帶領學生探索並分享成果。

 

  • 與姊妹校教學夥伴共同帶領兩校學生進行與永續發展相關的專題探究,每年有至少2次課程研討視訊會議。探究主題融入國際交流活動包括教師共備、教學歷程分享、學生於出訪交流時分享探究成果等。

V

 

  • 姊妹校交流貴在良性互動、共學共好。而透過永續發展議題與姊妹校發展層面更廣的專業教學夥伴關係,使交流不僅停留在跨國情誼的層面,更能體認到全球各國互相依存的生命共同體關係,進而透過交流課程發展全球議題的在地行動方案。
  • 延續2018年出訪交流活動,2019年與池田小學持續進行食農教育課程的共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