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一:社群教師從生態出發,進而與文史結合,規劃「生態桃農」課程,學生藉此深化在地文化、生態的認同和責任感,進而採取推廣及維護校園生態的行動,以達到國際教育核心素養。
  1. 本年度建置1套「生態桃農」雙語相關課程,使本校成為桃園市的綠色亮點,讓學生更認識自己的環境。
  2. 以「生態桃農」為主題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師生,每年至少接待外籍訪客100人次。
  3. 國際教育教師社群教師從生態出發,進而與文史結合設計1套雙語課程。

目標二:本計畫藉由深化和「與國外校際合作推動線上教學實施計畫」之夥伴學校(芝加哥農業高中)的課程交流,讓學生和美國相同學習背景的同學分組討論、發表、評論,以強化學生國際移動力。同時專業科目老師可藉此發展畜保科雙語課程。
  1. 和芝加哥農業高校的課程交流線上加實體交流至少4次。
  2. 共計150人以上的學生參與與芝加哥農業高中的聯合發表課程。
  3. 學生評量任務展現「國U4分析我國在全球競合關係中的地位」、「國U5了解跨文化反思的重要性」及「U9具備跨文化溝通與國際合作的能力」之學習表現。

目標三:透過食農及植物保護的課程,學生了解在地植物及作物在全球的獨特性及全球永續發展的行動策略,進而產生願意善盡全球公民責任的意識。
  1. 全校至少30%學生參與在地文化生態的認同進而發展永續發展的行動。
  2. 超過50位學生參與食農及植物保護的課程,能達成U10 辨識全球永續發展的行動策略,展現善盡全球公民責任的意識。
目標四:課程規劃內容扣合SDGs 11 永續發展的市鎮規劃目標,加強保護和維護 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努力,以及合SDGs 15 陸域生態領地目標,維護並推廣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保護的重要性。學生透過國際教育課程,了解城市陸域生態永續發展的重要性, 並學習相關行動策略,激發善盡全球公民責任的意識和行動力。
  1. 本學年發展至少1套扣合SDGs11永續發展的市鎮規劃目標及15保育陸域生態領地目標規畫相關課程。